跳至主內容

员工故事分享

我要捐款!

生命分享爱

抱持服务初心 承传社工心志

抱持服务初心 承传社工心志

「当年我社工学系毕业后,并非立即入行做社工,我曾做过中环OL几个月却不太习惯,於是决定返回社工界,一做便廿多年。」   实用学校当年主要为对正规课程不感兴趣或面临辍学的学生,提供中一至中三实用科目的课程。Iris坦言,当时的工作很有挑战性,每天要处理有情绪、行为或家庭问题的学生、筹备学校开放日、策划学生发展活动等,工作至晚上八、九时都是平常事,但Iris从不觉累。   「当时大部分学生的情绪或行为问题颇为严重,讲粗口、吸烟,甚至吸毒、堕胎、误入黑社会等,见尽人生百态。要走近学生的心一点都不容易,他们不时试探你的底线,要花很多心思建立信任和关系,同时也考验自己的反应和智慧。每次费尽唇舌都以为徙劳无功,后来发现他们有把自己的说话放在心上,见证著学生的蜕变,让我有莫大的成功感。」   Iris忆述最难忘的一次经历,当年她入职才第二年,不幸遇到女学生被性侵个案。首次处理如此严重的个案,需要安抚个案及家人的情绪、调查和评估事件、协调不同单位跟进事件……对初出茅庐的Iris是越级挑战,压力爆煲,更一度在上司面前落泪。「多得时任丁永兴校长(现为百周年李兆忠纪念中学校长),同事吴婉玲(Sally)和黄绍发(Kelvin)支援,感恩大家互相补位,毫不吝啬分享工作知识和交流经验,让我在互相扶持中成长,工作并不孤单。」忆起当年的工作点滴,Iris一度眼泛泪光。   在实用学校任职驻校社工十年间,每天都有新的案件要处理,常因担心因帮不了学生而睡不好。「不要著急,慢下来就会看见出路。」丁校长的一席话一直记到今天。Iris自言性子急,每接到学生个案,就希望可以马上帮到他解决难困难,故常以丁校长的说话提醒自己。「我最感激的是丁校长,他以身作则,对工作有热诚,让我更加确定自己要谨守社工岗位。」这份坚持,直至Iris转职至社会服务部仍未改变。   2009年,Iris获上司推荐升任为保良局社会服务部学生辅导督导主任,负责为驻校社工提供督导、危机处理和服务发展等等。Iris重新摸索自己的定位,「记得上任后不久,即遇上第一次大型校园危机事故。当时在紧迫的时间,马上与校方进行危机处理会议、拟定入校支援方案,并调动廿多名前线同事提供入校支援等,充分感受到整个团队彼此合作无间,更获得校方及教育局代表的赞许。」历经此事,让Iris深深明白珍惜前线人才的宝贵。   「看见新入职的社工,我会觉得他们是一面镜,让我看见自己过往及当下的不足,令我鞭策自己做得更好。同时,我也会毫无保留地信任和支持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看见他们愿意听取自己的意见且有进步,会为他们感到骄傲。」见证著同事的成长,为Iris带来莫大的满足感,自此决心引导更多驻校社工的后浪。   团队由开始时只有约十位同事,慢慢建立至至今有三、四十人。「我常跟同事说,1+1不是等於2,只有同事之间互相支持,互补不足,彼此便会有更多得著。」就好像这两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Iris没有停步,联同服务单位的一众主管同工及前线社工构思「疫」境同行计划,希望可以在停课期间,继续在线上关注学生和家长的精神健康及学习需要。   她希望,下一代年青的驻校社工无论在处事态度或工作质素上都要对自己有要求,抱持初心与学生同行,让他们有能力面对问题、有勇气面对人生,即使只是为他们带来微小的改变,也不计较付出,这便是作为社工的责任。    
福利工作员-芯苗

福利工作员-芯苗

芯苗的细心照顾,为局童的家舍生活添上色彩。 「咁细嘅小朋友,点解要有呢段遭遇?其实每一个小朋友,都应该得到适当的照顾。」   保良局为无数有家庭困难的小朋友提供住宿与照顾服务,其中总局的「新生家」是全港唯一一间提供紧急儿童住宿服务的宪报刊载儿童收容所。小朋友初到陌生的环境,无疑会十分紧张、不安,前线同事的细心照顾、默默陪伴,为小朋友带来无限温暖。   芯苗是新生家其中一位福利工作员,她年纪轻轻,只有24岁,但原来已经在保良局「新生家」家舍工作三年,曾照顾逾300位因家庭突变、父母离异、去世、入狱、患病甚至被虐待,而失去家庭照顾的小朋友。「有时半夜两、三点突然门钟响,原来系警察送小朋友入来,当时最重要的,是先照顾佢哋嘅生理需要,为小朋友准备食物、床铺。」   安抚他们的情绪也是职员相当重要的工作,芯苗指家舍设有「黄金两小时」,初到局的小朋友会由一位职员专责照顾,作为他们的「Buddy」,解答他们对住局生活的疑问,纾缓他们的不安。   家舍小朋友家庭背景复杂,难免会出现情绪或行为问题,要打开他们的心窗、教导他们,所花的心力绝对不少,「要好有耐性,例如佢哋发脾气时,会教佢哋试下紧握拳头企喺旁边冷静,再慢慢解释点解咁做唔啱,一步一步将问题改正。我希望小朋友将来可以带著在局内学懂的知识、待人接物的正确态度离开。」
家舍男家长 - 张家辉

家舍男家长 - 张家辉

25岁,正值青春年华,有人在为事业打拼,有人准备组织家庭。而25岁的张家辉,已成为14个男孩的「爸爸」。这位张家辉,并非大家在萤幕看见的那位。人称张SIR的他是社工系硕士生,亦是保良局儿童组院舍的「家长」,需定期照顾14个「儿子」。   由张SIR负责照顾的「和平家」共有14个6-18岁的男孩,张SIR每天会以「爸爸」的身分叫儿子起床上学、梳洗、食早餐、收拾碗筷,然后会接放学和教导功课。除了「爸爸」,张SIR还担当著很多不同角色。跟数名中学生相处时,张SIR认为自己比较像「哥哥」,会跟他们谈笑风生,又会一起聊心事,轻松地和他们建立关系。张SIR笑言自己亦像位托管班的「补习老师」般,在自修时间为他们温习教导功课。在假日,张SIR则化身成「健身教练」,训练他们的体能,督促他们多做运动。   虽然院舍家长的工时长,但为了可以有更多时间接触新一代,张SIR由中学辅导老师转为投身保良局大家庭。在家舍居住的孩子因为种种家庭问题未能在原生家庭得到适当的照顾,成长中更缺乏父亲的关怀,所以张SIR希望运用「爸爸」的身份,给予他们关心和爱。张SIR又提到每个孩子的背景独特,经历的家庭问题亦不同,所以需要用不同的尺与每位孩子相处,才能跟他们建立关系,得到他们信任和带给他们安全感;但同时,一定要一视同仁,让孩子明白到处理大问题时有同一标准。   张SIR希望协助孩子认识自己,发掘梦想,找到人生方向,更盼望他们能踏实地做个好男生,这就是他作为「爸爸」最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