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保良故事集

我要捐款!

生命分享爱

爱心律师助养12名儿童:希望将幸福和温暖带给小朋友

爱心律师助养12名儿童:希望将幸福和温暖带给小朋友

每周六朝早,黄律师都会抽时间到本局探访儿童,跟小朋友玩耍、互动,更会为他们准备零食,「一直以来,觉得自己在读书、工作、家庭各方面都很顺利,因此希望能回馈社会,将幸福和温暖带给小朋友!」   黄律师跟本局住宿儿童的缘份,始于2019年。当初,她从香港律师会的一则会员通讯中,得知道有探访保良局、跟儿童互动的活动。而在那次活动中,保良局识员让她了解到局内的设施、活动和助养计划的详情。黄律师认为计划很有意义,于是便决定成为助养人,希望让小朋友的住宿环境得以改善之馀,亦可为他们提供参与不同课外活动的机会。   黄律师期后经过助养人培训,便可正式开始探访助养孩子,而中途虽然经历了疫情肆虐,使探访活动一再延期,但却无阻黄律师的善心。她表示,自己很享受每次探访的时光,每每全情投入跟小朋友互动,「小朋友锺意玩甚麽便一起玩甚麽、到花园玩也可」。而她亦会把每位小朋友的爱好、性格,以及跟他们的回忆一一记录,方便下次探访时能够更驾轻就熟。   「记得有次我第一次探访一名小朋友,他竟问我可否抱他。」奈何因探访规则所规限,助养人不能跟小朋友有太亲密的接触,黄律师未能给他一个拥抱。不过,那次的经历却令黄律师感慨良多,令她感觉到其实小朋友很需要别人的爱与关怀。   爱心满满的黄律师,希望能够接触和探访更加多的小朋友,并为他们带来欢乐。于是,她决定「加仔」,由当初助养5名儿童,到现在一共成为了12名儿童的助养人,「希望至少在短短一小时的探访时间里,小朋友能够玩得开心,在家舍的日常中找到不一样的时光;也希望让他们感受到其实在社会上,也会有很多关心、关爱他们的人。」  
护士妈妈辞工贴身照顾特殊需要儿子

护士妈妈辞工贴身照顾特殊需要儿子

       怀胎十月,感受着一下一下的胎动,姚女士与所有准妈妈一样,都期待着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来临。可是,在只有怀孕26周的时候,岚岚便急不及待要出世了。由于岚岚属于极早产的婴儿,许多器官还未发育完全,因此出生后需要长期住院及24小时佩戴呼吸机来辅助呼吸。          岚岚在过去六年需要经常进出医院接受治疗。他的喉咙有一条连接呼吸机的喉管来维持生命,没有这条喉管他会有生命危险;姚女士需要一直提着他的呼吸机并守护着他。正因为这样,她不得不辞去原本的护士工作去照顾岚岚。可是,岚岚高昂的医护费用和全家的经济重担,全都落在岚岚爸爸身上,一家的生活难免捉襟见肘。     保良局曹金霖幼儿学习中心的专业团队在帮岚岚进行大肌肉训练            幸好他们接触到保良局曹金霖幼儿学习中心—特殊幼儿中心服务。中心专业团队了解岚岚和其家人的情况后,便安排了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特殊幼儿工作员及社工提供支援。岚岚刚开始训练时言语、大肌肉、进食方面都落后于其他同龄小朋友;经过三年多的训练后,现在岚岚已能进食粥类食物,更可以自行如厕,说话和走路也大有进步。          姚女士很感激中心团队的照顾,她直言这种照顾是一支强心针,让她知道怎样去面对困难,「因为如果连我也没有勇气坚持下去,以后岚岚还可以依靠谁?」岚岚一家的路虽不易行,但保良局会继续作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其家人的强大后盾。          保良局透过本局资源及善长的捐款支持,让有经济困难的孩子可以获得适切而全面的训练服务,守护孩子成长,全面支援家庭。  
如邻舍的咫尺情

如邻舍的咫尺情

带著食物援助包来到受助者谭婆婆的家门前,隐约看到铁闸布帘后的谭婆婆出来迎接。「系咪吴姑娘呀?好耐无见,好挂住你啊!」随行的吴姑娘熟练的叫我们踏入家门,然后与谭婆婆一起整理桌椅。一坐下,谭婆婆又说,「婆婆唔叻,唔识字,好彩你叫吴姑娘,12345我仲识,我识叫你5姑娘。」两人相视而笑,彷如老朋友相聚。   谭婆婆也算是保良局的「老朋友」,她2014年开始接受本局食物援助。   谭婆婆每月生活只靠长者生活津贴,女儿多年前已失去联络,婆婆现在独力照顾13岁的孙女,属跨代照顾个案。谭婆婆早年於地盘工作时弄伤了两腿膝盖,关节亦开始退化,近年只能靠拾纸皮增加收入,近月因疫情缘故,婆婆怕感染病毒传染孙女,因此已放弃了拾纸皮工作,只能在生活上更加悭。她数日才舍得换一次口罩;每天早午餐加起来当一餐;每次到食物银行拿食物,为了悭2元搭车钱,宁愿步行超过30分钟去领取物资;她常挂在嘴边的是「希望留多一点给孙女」。   因此,当谭婆婆知道保良局扶弱计划让她可以得到额外的食物包时,她万分感激保良局。「食物包有面好正!样样都齐,帮轻咗我好多!我又可以煮肠仔面俾孙女食!」婆婆拿著食物包中的超市礼券喜从心来,还兴奋的告诉孙女「我哋可以去买多啲肠仔了!」   当我们关心婆婆够吃与否时,谭婆婆感恩的说「够了够了,我不会多取,够用就可以了。我哋穷,但也有人比我哋更穷,够用就可以了!」婆婆很少为自己打算,整个倾谈过程常常问我们坐得辛苦与否,又抱歉只有风扇没有冷气,还叮嘱一段时间没见的吴姑娘早点回工作间,「你早点回去吧,用了你一个小时,食物银行忙著呢!」   平日分发食物援助时,吴姑娘也会把握机会关心受助者身心状况,支援受众物质的同时,也给予他们情绪上的关顾。但因疫情缘故,食物银行需要支援更多基层家庭,个别关顾时间也相应减少了。吴姑娘知道我们上门访问谭婆婆,她也特意调时间来见见婆婆,除为了来探探老朋友,也想亲手将这食物包送给她,免却她来回步行之苦。   一个食物包,一小时相聚,一见如故。食物援助纪录表上是一个名字,背后却是一个为照顾孙女努力生活的长者故事。分发食物,可以是机械式的工作,也可以是一个雪中送炭的咫尺善行。  
运动是……打开心窗的匙

运动是……打开心窗的匙

Cathy 2 岁时,因家庭问题入住保良局家舍。性格内敛的她不太擅於与人沟通相处,朋友不多,说话不多,直至遇上了榄球,彻底打开了她的世界。榄球是种简单的快乐Cathy 从小热爱运动,自学了乒乓球、篮球等。偶然一次看见别人在球场上打榄球,便被这项运动吸引。   透过本局与香港榄球总会合办的语文培训计划,Cathy 自2013 年起接受榄球训练,并获资助到海外参加榄球活动及文化交流,一步步成为青年榄球锦标赛的香港代表。回想当日看见别人在球场上作赛的画面,她表示,「感觉榄球带给运动员的快乐是很纯粹、很简单,也是我喜欢榄球的原因」。榄球带我游历世界年仅18 岁的Cathy,已经代表香港到过多个国家参加榄球比赛,如去年8 月到老挝参与亚洲榄球总会20 岁以下亚洲七人榄球赛,她坦言∶「我从来没有想过我有机会可以代表香港到世界各地作赛,这个梦想对以前那个小女孩来说,有点遥不可及,但现在我觉得我可以」。 运动是种共通语言 去年9 月,Cathy 获选到访日本观摩2019 年世界杯榄球赛,学习顶尖运动员的技术,并与来自世界各地超过一百名年青运动员交流。虽然母语不同,但他们对榄球的热爱却打破了语言的限制,成为了他们之间的共通语言,让她认识了来自泰国,甚至是约旦的朋友∶「以前的我不太自信,但榄球让我变得健谈,使我认识了更多的朋友,谢谢榄球扩阔了我对这世界的想像」。
专业舞蹈员-阿正

专业舞蹈员-阿正

两岁起便入住保良局家舍,生性文静怕生的俞天正阿正,起初只会静静地坐在一旁,连照顾他的家舍职员亦难留意到他。幸好,人在合适的舞台上仍是会闪闪发亮的。在家舍没有被注目的他,跳起舞来顿时变成另一个人,成为众人的焦点所在,更是保良局小朋友们的「舞王」。   阿正小时候已十分喜欢跳舞,起初会上网看影片自学,然而,单靠自学难以进步,甚至一些基本功也难以练好。幸而,小学四年级时,阿正认识到同样热爱跳舞的张姑娘。张姑娘看到了阿正的天赋,主动与阿正排舞、练习、并安排阿正参与谊亲日等局内外大大小小的表演,让阿正逐渐建立自信。   阿正的梦想是成为专业的舞蹈员,希望到舞蹈学校学习跳舞技巧,然而外出学舞对阿正而言绝不容易,因家舍外的世界既陌生又可怕,跳舞学费亦不菲,令阿正对前路感到十分迷惘。最终是张姑娘的一个问题,让阿正认清了自己的心意∶「你自己系咪想做dancer(舞蹈员)?」   其后在张姑娘和社工的协助下,阿正获得保良局儿童全人发展计划资助,到专业的舞蹈学校学习爵士舞及街舞。在阿正踏入18岁、即将离局的「最后一个谊亲日」,他在舞台上施展浑身解数,以舞蹈回馈助养人一直的支持。   阿正希望在文凭试后,到香港演艺学院进修舞蹈,朝着舞蹈员方向进发,「希望日后以舞蹈老师身份回到家舍,在上谊亲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