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保良故事集

我要捐款!

生命分享爱

从游戏中反思人生 「生命号」在社区撒播幸福种子

从游戏中反思人生 「生命号」在社区撒播幸福种子

关於「生死」似远又近,此刻我们可能健康快活,下一刻可能病患缠身,谁也无法预料将来会过得怎样。「保良局华永会生命号」流动生命教育中心专车走入学校和社区,希望透过互动的形式,让参与者认识不同人生阶段的苦与乐,反思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学习以正面乐观的思维面对人生的挑战,做到感恩知足,活在当下。   与课堂式的生命教育课不同,「生命号」每次出队总给人一种办嘉年华会的感觉,大大小小的摊位各有主题。「幸福自拍照相馆」让参与者拿着打气卡牌及道具,跟自己拍照留影,藉此学习欣赏自己、感谢自己;「老是这样的一回事」体验活动让参加者戴上眼罩、耳罩,穿上负重背心,在看不清、听不见、走不动的情况下完成一系列的任务,藉此体验长者及残疾人士在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学习体谅他们的需要。而「生命号」流动专车则化身成「生命静思体验馆」,在车上播放生命教育短片,让参与者反思与家人朋友的相处,传达「爱要及时」的讯息。   每次出队总会看见长者义工的身影,他们亲力亲为,协助中心职员营运摊位,与参加者诉说人生,引导他们反思人生。保良局华永会「生命号」计划负责主任张铭森表示,「生命号」是一个助人助己的计划,长者义工人生经验丰富,是一本活的「故事书」,他们的经验分享让年轻人学习如何从容地面对生活的压力与挑战,同时让长者在人生下半场发展新的兴趣, 为晚年赋上新意义。   生命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次的巡回或许未必可以让人懂得活在当下,但就如张主任所言,「生命号」走入社区,为公众提供空间讨论生与死,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或许这只是萍水相逢的相遇,但长者义工的分享、游戏的体验早已在参与者心中埋下了种子,让他们迈向感恩知足的幸福人生。  
万里寻根

万里寻根

现居於美国的陈伟杰教授自出生就在保良局居住,直到四岁时才被领养至美国。转眼三十多年过去,陈教授不但学有所成,而且已经成家立室,在这个人生里程碑,他开始追寻自己的「根」。   经过十年锲而不舍的追寻,陈教授在今年终於寻得生母身份,可是却发现生母早已离世。得知陈教授情况后,保良局积极协助,补完陈教授的人生拼图。早前,陈教授来临本局,了解当年住宿情况,顺道带同妻儿参观儿时居住的儿童家舍。   「今次特意带同家人一起回局,希望能让他们了解我儿时的生活环境。」家舍、走廊、厨房、游乐场,一砖一瓦都牵引著陈教授顺著回忆的阶梯,寻回他昔日的生活痕迹。「虽然现在我对家舍的回忆有点模糊,但每当我看旧照片时,都会触动到我的心扉。特别是今次能重游家舍,对我来说意义非凡。」他续言∶「我从照片中笑容满脸的自己,看得出保良局的职员非常关爱住宿儿童,我亦非常感谢他们细心照顾年少的我。」   千里迢迢远道而来追寻身世,此刻答案就在眼前,陈教授难掩紧张之情。在消化资料之后,他终於如释重负。「感谢保良局的帮助,我很开心可以收到当年住家舍时的文件,了解到当年的住宿情况。」翻阅当年的入住记录,陈教授亦了解到更多生母的背景,他说∶「知道生母的背景后,心里很难过,原来她当时的生活不并容易。」现时陈教授仍努力找寻生母最后一任丈夫,希望从他的口中了解更多生母的为人。「未来几个月也会再来香港,追寻更多记录。」   保良局秉承「保赤安良」的宗旨,自创局以来一直向有需要的住宿儿童提供24小时全面生活照顾及多元化服务,以协助其健康成长及培养良好品德,重建及连系与家人关系,直至回家团聚或独立生活。
爱意亲情 跨越阻隔

爱意亲情 跨越阻隔

閒时与三五知己、挚爱亲朋相聚閒谈,共晋晚餐,看似轻鬆平凡,但自去年初疫情爆發,社交距离一再收紧,大家又有多久没有与亲友相聚?而为保障身体较弱的长者,安老院舍在疫情严重时更谢绝家属探访,与挚爱家人见面,从此不再是一件平凡事。 「我记得佢呀,呢几个都係我凑大架!」93岁的陈七婆婆去年3月起入住保良局黄竹坑护理安老中心,疫情反复,中心不时需要实施隔离措施,无奈暂停家属进入院舍探访长者的安排。其实,中心职员十分了解长者与家人的挂念之情,除了日常协助安排更多长者与家人视像通话,在刚过去的圣诞节前夕,更安排四代同堂的陈七婆婆一家,分时段到院舍门外探访婆婆,与婆婆相隔玻璃门一见。 原本认知能力较弱的婆婆看到曾孙们,马上精神百倍,准确说出每位曾孙的名字,更是感动落泪,「见到你哋真係好开心呀」,又立即戴起儿孙们送来的冷帽,婆婆则将亲手编织的冷颈巾送予儿孙们。陈七婆婆的孙女李小姐表示,今年是第一次节日时不能一家人与婆婆一起过节,感谢院舍职员在日常繁重工作以外,也体贴长者及家人需要,安排隔门探访机会,保护院舍内体弱长者的同时,也一解家人和长者的相思之苦。 保良局黄竹坑护理安老中心营运经理梁德业表示,疫情持续多时,对长者及家人造成困扰,家人会担心长者生活及身体,有长者变得胃口不佳甚至沉默寡言。所以院舍不断想方设法增加长者在院舍的生活乐趣,例如安排兴趣班,亦会以不同方法增加长者与家人的沟通,例如增加视像通话时段、以长者近照或院舍内的活动照製作院舍刊物寄给家人。 保良局各间院舍也会在节日时推出特别活动,例如在院舍门外设置礼物收集箱–鼓励家人将食物及礼物经院舍交予长者,并亲手撰写圣诞卡送予长者;音乐心意卡–家人把长者最喜欢的歌或是儿孙的说话录在心意卡内,加上生活近照,再经由院舍送予长者,另外亦製作电子贺咭–院舍职员帮长者拍照,教授及协助长者利用电话应用程式製作电子贺咭或短片再传送予家人等等。探访方面亦会在疫情许可下尽量安排,例如早前疫情较缓和时,让家人在做足防疫措施下于院舍指定区域跟长者见面;如疫情较严竣,则会尽量安排家人分批到院舍门外,与长者相隔玻璃门见面及閒聊。 「相拥我所爱又花几多秒,这几秒,能够做到又有多少,未算少,足够遗憾忘掉」,纵然疫情下大家未能够与挚爱家人尽情相拥,但只要大家多走一步,爱意永不会被阻隔。
「我同仔仔讲,人生无咁顺⋯⋯但系都要坚持落去,虽然有波折,但总会过去。」

「我同仔仔讲,人生无咁顺⋯⋯但系都要坚持落去,虽然有波折,但总会过去。」

每日在菜档做兼职、接子放学,母子两人携手回家,吃一顿家常便饭,是申丽平(阿平)最简单的幸福。不过,儿子耀扬约在半年前,右脚股骨突然移位,需要套上支架长期卧床。 相依为命的两母子生活大乱,10 岁大的儿子顿成婴儿,洗澡、如厕都要照顾;阿平难以离家工作,柴、米、油、盐、房租等金钱压力涌至,她都会偷偷躲起来哭。但擦干眼泪后,就继续上路,四出寻求帮助。她说:「做阿妈系咁㗎啦,坚持!如果唔系我个仔点算!」 五年级的耀扬与其他小孩无异,好玩好动,最爱打篮球。去年11 月,耀扬右脚膝盖疼痛,阿平起初以为只是儿子太好动致肌肉酸痛,带他去看铁打。但他其后膝盖肿胀,无法走路,一到急症室就要立即留院。原来儿子患上罕见儿童疾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PerthesDisease);阿平忆述,当时已心知不妙,「医生话佢右边股骨移位,仲有骨枯,要做大手术」。   担心儿子未必能承受手术,阿平一边听医生解释,已一边泪流满脸。可幸是,手术前仍有一线转机,假若耀扬带上支架后,稳定到股骨位置,能够靠骨头增生,移正股骨,未必需要做手术。为了让儿子有机会逃过手术,阿平将耀扬接回家照顾。塑胶制支架套著耀扬的腰部至大腿,转身都有难度,更莫说要自理。阿平说:「真系当佢BB 咁,抱佢起身,推佢冲凉、去厕所。」   原在菜档的兼职因而放弃,阿平已是「手停口停」,房租限期将至,本坚持自力更生的她要申请综缓,每次到元朗市中心交文件,都不能留下耀扬一人在家,只好推著儿子上轮椅,挤上轻铁綫,其间更要担心耀扬的右脚受碰撞而移位。四周的压力令阿平难以入睡,亦常常流泪,但为免影响儿子心情,亦只得偷偷地哭。   综缓审批期需时,其间阿平四处打探不同的经济缓助,最终认识到保良局辖下,服务元朗和天水围区的「天朗膳粮坊」的短期食物援助计划。阿平说,一致电已有即时回应,社工得悉她不便外出,就派人家访,「一见到吴姑娘已唔识讲嘢⋯⋯ 觉得好温暖」。   食物援助最长为期8 星期,派发干粮如米、面、饼干、超级市场现金券等。计划因应阿平特别需要,提供上门派餐服务。一包饼干已令耀扬很高兴,阿平说,儿子拿著饼干不放呢。   透过食物援助计划,阿平渡过了综缓审批期,儿子卧床半年后,情况已大大改善,可望未来可拆除支架。耀扬学业因病而暂停,他时有担心,但阿平勉励他,照顾好身体,不怕没将来,「我同仔仔讲,人生无咁顺⋯⋯ 但系都要坚持落去,虽然有波折,但总会过去。」 天朗膳粮坊 查询电话∶ 2658 1511
专业舞蹈员-阿正

专业舞蹈员-阿正

两岁起便入住保良局家舍,生性文静怕生的俞天正阿正,起初只会静静地坐在一旁,连照顾他的家舍职员亦难留意到他。幸好,人在合适的舞台上仍是会闪闪发亮的。在家舍没有被注目的他,跳起舞来顿时变成另一个人,成为众人的焦点所在,更是保良局小朋友们的「舞王」。   阿正小时候已十分喜欢跳舞,起初会上网看影片自学,然而,单靠自学难以进步,甚至一些基本功也难以练好。幸而,小学四年级时,阿正认识到同样热爱跳舞的张姑娘。张姑娘看到了阿正的天赋,主动与阿正排舞、练习、并安排阿正参与谊亲日等局内外大大小小的表演,让阿正逐渐建立自信。   阿正的梦想是成为专业的舞蹈员,希望到舞蹈学校学习跳舞技巧,然而外出学舞对阿正而言绝不容易,因家舍外的世界既陌生又可怕,跳舞学费亦不菲,令阿正对前路感到十分迷惘。最终是张姑娘的一个问题,让阿正认清了自己的心意∶「你自己系咪想做dancer(舞蹈员)?」   其后在张姑娘和社工的协助下,阿正获得保良局儿童全人发展计划资助,到专业的舞蹈学校学习爵士舞及街舞。在阿正踏入18岁、即将离局的「最后一个谊亲日」,他在舞台上施展浑身解数,以舞蹈回馈助养人一直的支持。   阿正希望在文凭试后,到香港演艺学院进修舞蹈,朝着舞蹈员方向进发,「希望日后以舞蹈老师身份回到家舍,在上谊亲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