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保良故事集

我要捐款!

生命分享爱

物理治疗师陪伴残疾人士走上艺术家的路

物理治疗师陪伴残疾人士走上艺术家的路

高韵雯(KoKo)在9个月大的时候,因发烧而患上大脑麻痹症,自此严重影响其身体协调和语言能力,需要长期坐轮椅,但无损她对艺术的热诚。Koko花了许多时间和毅力执起画笔,透过画作与世界连接,成立属於自己的画廊,更当上了香港展能艺术家。   KoKo自小已很喜欢拿各种颜料来玩,十多年前才正式跟随老师学画画,从此就沉醉在绘画世界。KoKo的画画过程,一点都不容易,因为她的肌肉张力异常,四肢间中出现不协调和痉挛,以致影响活动能力,於是她便从较易控制的塑胶彩学起。她每天用上许多时间和毅力握著手上的画笔,开始在画布上画画的日子,表达心里面的情感和意念,让她的「生命画布」增添丰富的色彩。   保良局严重肢体伤残人士综合支援服务物理治疗师左栋梁(Alex)分享,「其实画画的动作非常复杂,需要大小肌肉的协调,Koko的手指和手腕的关节僵硬,容易脱臼,需要持续接受物理治疗,故我们会定期上门为她进行拉筋训练,希望减少关节挛缩,维持其四肢活动能力,助她继续拿起画笔。」   即使Koko四肢严重挛缩,其身体的限制没有阻碍Koko对艺术创作的渴求。「每一次训练,KoKo都总是面带微笑,即使有时身体状况不佳,手部的肌肉和筋键特别绷紧,她都会乐观地尝试和练习,只因这是她与世界连接的重要媒介之一。记得刚认识Koko时,由於她难以用语言表达,所以每次训练时只能作简单交流或是透过照顾者了解她的感受,后来我就从她的画作打开话匣子,从中也能了解她的内心世界和想法。」   KoKo喜欢创作各类型画作,家中亦摆放了不少作品。在这十多年来的艺术创作路上,她成为了香港展能艺术家,更成立属於自己的「思情画意画廊」,希望带出「画画人及看画人要用心思考画」的意思。KoKo又将画画心路历程和作品结集成书,藉此告诉大家,即使遇上任何问题也不用害怕,只要肯坚持,总有解决的办法,正如书中所言:「一幅画布,既是张白布,同时也是个有待发现、有待创造的新世界。画布是她与世界沟通的重要媒介之一,也是记录生活上喜怒哀乐的寒暑表。」
爱心律师助养12名儿童:希望将幸福和温暖带给小朋友

爱心律师助养12名儿童:希望将幸福和温暖带给小朋友

每周六朝早,黄律师都会抽时间到本局探访儿童,跟小朋友玩耍、互动,更会为他们准备零食,「一直以来,觉得自己在读书、工作、家庭各方面都很顺利,因此希望能回馈社会,将幸福和温暖带给小朋友!」   黄律师跟本局住宿儿童的缘份,始于2019年。当初,她从香港律师会的一则会员通讯中,得知道有探访保良局、跟儿童互动的活动。而在那次活动中,保良局识员让她了解到局内的设施、活动和助养计划的详情。黄律师认为计划很有意义,于是便决定成为助养人,希望让小朋友的住宿环境得以改善之馀,亦可为他们提供参与不同课外活动的机会。   黄律师期后经过助养人培训,便可正式开始探访助养孩子,而中途虽然经历了疫情肆虐,使探访活动一再延期,但却无阻黄律师的善心。她表示,自己很享受每次探访的时光,每每全情投入跟小朋友互动,「小朋友锺意玩甚麽便一起玩甚麽、到花园玩也可」。而她亦会把每位小朋友的爱好、性格,以及跟他们的回忆一一记录,方便下次探访时能够更驾轻就熟。   「记得有次我第一次探访一名小朋友,他竟问我可否抱他。」奈何因探访规则所规限,助养人不能跟小朋友有太亲密的接触,黄律师未能给他一个拥抱。不过,那次的经历却令黄律师感慨良多,令她感觉到其实小朋友很需要别人的爱与关怀。   爱心满满的黄律师,希望能够接触和探访更加多的小朋友,并为他们带来欢乐。于是,她决定「加仔」,由当初助养5名儿童,到现在一共成为了12名儿童的助养人,「希望至少在短短一小时的探访时间里,小朋友能够玩得开心,在家舍的日常中找到不一样的时光;也希望让他们感受到其实在社会上,也会有很多关心、关爱他们的人。」  
把握幼儿发展黄金期 学前康复专业治疗车提供适切训练

把握幼儿发展黄金期 学前康复专业治疗车提供适切训练

当自己的孩子被怀疑有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简称SEN)倾向,作为家长当然担心不已,只要好好把握0 至6 岁婴幼儿的发展黄金期,情况定可大有改善。保良局在2016 年开展「傲翔计划」到校学前康复服务,为6 岁以下有特殊需要的幼儿提供到校专业支援,更引入全港首架「学前康复服务专业治疗车」。专业治疗车由保良局自资营运,并获得保良局丙申年郭罗桂珍主席捐款支持服务营运,为幼儿提供一个理想的训练环境。   专业治疗车穿梭於港九新界的幼稚园暨幼儿园,为有需要的学校提供支援。保良局言语治疗队长马嘉敏表示,由於不少幼稚园的校园空间有限,训练时间与上课时间重叠,难以腾出课室作训练场地。再者,进行训练期间需要一个安静、隔音的地方,专业治疗车正好解决有关问题。车身可划分成两个小训练室,同时为两名幼儿提供一对一的治疗服务,以达致治疗的最佳效果。 别小看专业治疗车的车身小小,车内却收藏了各式各样的专业器材,如言语治疗训练图卡、小手肌训练游戏、专注力提升教材、社交技巧玩具、各类图书等。治疗师会因应孩子的需要,配合使用适当的器材进行跨专业的训练,如大小肌肉、认知、语言及社交情绪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到不同的知识及技能。   专业治疗车自营运以来,得到不少家长的正面评价,周爸爸就是其中一位。他在儿子筠霖大约2 岁左右,发现他不愿开口说话,又不肯与人有任何交流,经初步评估后发现儿子有自闭症倾向。就读保良局属下学校的筠霖,幸得到学校的转介,轮候数月便开始接受「傲翔计划」到校学前康复服务,碍於校园空间有限,治疗师遂安排筠霖於治疗车上进行一系列的训练。现年4 岁的筠霖持续接受两年多的训练后,情况有明显改善,个性变得活泼多言,乐意与同学一齐玩,非常喜欢校园生活。」 目前保良局傲翔计划共有6 支专业团队提供服务,未来亦会继续与不同学校联系,以支援更多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小朋友,盼每个孩子都可以发光发亮。
护士妈妈辞工贴身照顾特殊需要儿子

护士妈妈辞工贴身照顾特殊需要儿子

       怀胎十月,感受着一下一下的胎动,姚女士与所有准妈妈一样,都期待着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来临。可是,在只有怀孕26周的时候,岚岚便急不及待要出世了。由于岚岚属于极早产的婴儿,许多器官还未发育完全,因此出生后需要长期住院及24小时佩戴呼吸机来辅助呼吸。          岚岚在过去六年需要经常进出医院接受治疗。他的喉咙有一条连接呼吸机的喉管来维持生命,没有这条喉管他会有生命危险;姚女士需要一直提着他的呼吸机并守护着他。正因为这样,她不得不辞去原本的护士工作去照顾岚岚。可是,岚岚高昂的医护费用和全家的经济重担,全都落在岚岚爸爸身上,一家的生活难免捉襟见肘。     保良局曹金霖幼儿学习中心的专业团队在帮岚岚进行大肌肉训练            幸好他们接触到保良局曹金霖幼儿学习中心—特殊幼儿中心服务。中心专业团队了解岚岚和其家人的情况后,便安排了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特殊幼儿工作员及社工提供支援。岚岚刚开始训练时言语、大肌肉、进食方面都落后于其他同龄小朋友;经过三年多的训练后,现在岚岚已能进食粥类食物,更可以自行如厕,说话和走路也大有进步。          姚女士很感激中心团队的照顾,她直言这种照顾是一支强心针,让她知道怎样去面对困难,「因为如果连我也没有勇气坚持下去,以后岚岚还可以依靠谁?」岚岚一家的路虽不易行,但保良局会继续作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其家人的强大后盾。          保良局透过本局资源及善长的捐款支持,让有经济困难的孩子可以获得适切而全面的训练服务,守护孩子成长,全面支援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