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保良故事集

我要捐款!

生命分享愛

愛.無分地域與種族

愛.無分地域與種族

  Leon 是個早產寶寶,關節及活動能力較遜於一般孩子,因為原生家庭未能照顧他,3 歲以前住在保良局幼兒之家。2018 年的10 月,Leon 正式成為Chris 與Kathi 的領養孩子,到美國展開了新的家庭生活。       Chris 與Kathi 仍然記得最初見到Leon 的時候,雙方語言不通,帶著一點點好奇、一點點探索,慢慢的親近、接觸。Chris 與Kathi 夜裡陪伴Leon 一起入睡,為Leon 唱歌、讀故事書、一起看電影。感受到被愛的Leon 雖然不懂用英語表達,但他會用他的小手觸碰Kathi 的臉,加上一個小小的吻,表達自己的愛意與感激之情。不經不覺,Leon 已成為Chris 與Kathi 家庭的一份子逾一年了,Leon 與Chris 及Kathi 的三個子女相處融洽,大家一起旅行、過聖誕節、開生日會。   Leon 的身體狀況,沒有令Chris 與Kathi 一家人對他的愛減少,對他們而言,愛是無條件的,而Leon 的加入令他們的家庭更幸福美滿。                   同樣找到溫暖的家生活的還有4 歲半的Cana。2018 年3 月,Cana 正式到美國與領養父母- Bryan 與Shannon,以及他們的兒子生活。   Cana 出生時身體有不同的毛病,比一般孩子需要更多的關顧以及治療,經常需要看醫生,但Bryan 與Shannon 從不介懷,只想給予Cana 最好的照顧、最大的安全感以及最窩心的愛,對他們而言,最大的回報,便是Cana 健康快樂地成長,以及Cana 的一聲「Mommy」、「Daddy」。Bryan 與Shannon 笑說,雖然Cana 與兒子不是親生兄弟姐妹,但現在親近得像「孖生」一樣。 雙方能建立如此牢固的信任與牽絆,Bryan 與Shannon 表示,最重要的是對孩子坦誠,他們會坦白地與Cana 分享領養經歷,好奇寶寶Cana 的提問,他們都會一一回答。待Cana 長大後,Bryan 與Shannon也會陪伴她一同回港尋根,尋找屬於她生命中的經歷。       錢倩君主任 保良局領養服務組   為孩子尋找一個最合適的家 社會上有部份孩子因為不同家庭問題未能得到父母妥善照顧,保良局透過領養服務安排,為孩子「尋家」,惟當中一些孩子因為年紀、健康、生父母複雜背景等問題,未能獲安排本地家庭領養,便轉介到海外家庭領養。保良局領養服務組主任錢倩君希望,本港社會大眾可以多認識及了解待領養兒童的個別需要,開放自己的心和家庭給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我們相信領養是一種祝福,我們的目標不是為家庭尋找最適合的孩子,而是為孩子尋找最適合的家庭,讓領養父母和被領養孩子都能透過領養改變及祝福互相的生命。」   保良局領養服務組查詢電話︰2277 8403
一頓簡單的營養熱餐  緩解長者的經濟壓力

一頓簡單的營養熱餐 緩解長者的經濟壓力

76歲的謝婆婆自丈夫十多年前去世後,一直與50多歲女兒相依為命。謝婆婆長期受到眼疾影響,左眼近乎失明,而且右耳失聰,左耳聽力亦漸漸退化,生活上早已面對許多困難。然而,謝婆婆的女兒三年前更不幸患上急性中風,導致右邊上肢無力,穿衣、洗澡等基本生活自理等都需要謝女士協助。由於女兒突然患上惡疾,無法工作,家中經濟頓時失去依靠,每月只能靠高齡津貼及微薄的積蓄來應付生活開支。   照顧中風病患者是漫漫長路,謝婆婆每天都付出時間、體力、精神,身心承受著莫大壓力。為了讓女兒盡快康復,謝婆婆堅持每天都會到家附近的街市購買新鮮食材,但她坦言感到心力交瘁。畢竟謝婆婆年紀大行動不便,又擔心前往人多聚集的地方會增加染疫風險,心情難免感到焦慮不安。加上受到疫情影響,日常生活又需要額外添置防疫物資,如口罩、消毒酒精、清潔用品等,令經濟拮据的謝婆婆百上加斤。   保良局劉陳小寶長者中心社工得知謝婆婆的情況後,立即為其申請「關愛無限‧共跨逆境」扶弱計劃,兩母女可享用免費的營養熱餐,頓時為二人解決燃眉之急。除了減輕謝婆婆的經濟負擔外,還因省卻外出購買食材及煮食時間,換來片刻休息時間之餘,亦可有更多時間陪伴女兒一起走過康復之路。   捐款支持    
助養承傳 點亮彼此

助養承傳 點亮彼此

「對我嚟講,做善事只係諗住付出,能夠同呀女一齊助養,不知不覺間令我哋嘅關係更加密切,更多話題,呢啲原來係我自己都未必察覺到嘅收穫。」   要堅持行善多年,談何容易;更何況是把善行傳承,影響家人及身邊人?但眼前的黃太及黃小姐做到了,二人一起助養兒童,轉眼已是二十載。她們的善行持續多年,宛如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以孕育生命為己任。   除了想做善事,黃太二十年前參加助養計劃時,也希望透過此計劃教育子女一顆樂於助人的心,因此她決定帶同子女一起探望受助兒童。「當時期望受助兒童同我嘅仔女能夠互相陪伴,亦希望仔女知道小朋友各有唔同嘅成長背景同歷程。」起初,當時就讀初中的女兒只是以陪伴的角色與媽媽一起探望助養兒童;漸漸地,就讀鄰近中學的黃小姐放學後有時會主動到局內探望,亦愈發享受與小朋友相處的時光,因而在一年後也加入助養行列,並且維持至今。這種「親子助養」的概念令母女二人的關係更為密切,她們經常互相分享助養小朋友的近況,在訪問期間,她們更是三句不離助養兒童。「對我嚟講,行善只喺諗住付出,並唔會期望有回報,但係能夠鼓勵呀女一齊加入助養,幫到有需要嘅小朋友之餘,我同呀女嘅關係都拉近咗,係最意外嘅得著。」原來這一顆在黃太心內種下的種子,也悄悄在女兒心裏萌芽。   輾轉廿年,兩人曾經助養多位小朋友,至今仍然助養的有小慧。小慧今年13歲,黃太及黃小姐在她5歲時開始助養,至今已有八年時光,亦是二人助養時間最長的兒童。黃小姐指,她們的關係十分親密,她透露,小慧每次知道她來探訪都會表現得很興奮,有時候黃小姐有事不能應約,小慧也會有點失望,皆因小慧一直暗自期待及珍惜她們相見的時間。小慧在訪問中比較沉默寡言,但在與黃小姐相處時就如另一人般滔滔不絕地分享,笑容經常掛在面上,問及小慧,她想了又想,最後以「無秘密」形容自己與黃小姐的關係。   河流連綿不斷,川流不息,就好比黃太及黃小姐,堅持行善多年,這份心意由女兒傳承下去。黃小姐從一開始只是單純地跟隨母親到局內探望小朋友,到與母親一同助養,加深親子關係。親子助養令黃太及黃小姐能夠在做善事,幫助有需要的小朋友之餘,同時促進兩人的關係,變得更為親密及融洽。「而家諗返起,會慶幸媽媽當初帶我到保良局探望小朋友,亦都會明白佢當時心入面想我一齊助養嘅心意。」   誠邀你與家人一起助養,體會這份彼此點亮生命的助養情。
非常時期的成長小奇跡 點點信心

非常時期的成長小奇跡 點點信心

一年以來悅悅長高不少,踏起單車也駕輕就熟,近來更與家人一同踏車出遊。今日看來,未必想像到她第一次成功踩著單車前行時,家人的驚訝,中心同事何其驚喜。 6歲小朋友學懂踩單車,聽來平平無奇,但對患有發展遲緩、自閉症、大肌肉發展、力度、平衡都比同齡小朋友弱的悅悅而言,卻是不折不扣的小奇跡;而教導悅悅踏單車的過程中要與她建立關係和溝通,也需要份外努力細心。尤其在她畢業在即,回歸主流教育前夕,訓練就來得特別寶貴重要。 恰巧疫情爆發,悅悅就讀的曹金霖幼兒學習中心進入「新常態」:視像上課、教材功課送遞、治療器材出借、每日實時視像跟進學習進度並即時指導⋯⋯這段期間,曹金霖幼兒學習中心服務團隊為學生及家人提供無縫支援,中心經理盧頴(Carrie)回想當時兵來將擋的隨機應變,有賴各同事齊心:「不能親身接觸,但要維持小朋友的訓練,令他們有所進步,我們成功做到『不可能的任務』」。   要成功做到「Mission Impossible」,職業治療師周芷明(Fion)指第一要務是讓小朋友建立自信,給予他們溫暖、力量和信心:「我們會一起視像訓練,讓悅悅體會到自己有能力做到。」Carrie亦與Fion一起構思,如何在悅悅家中添置與中心設計相近的鞦韆,本身這正是悅悅最喜愛的訓練環節。Fion透過視像指導悅悅參與往常最令她笑逐顏開、得心應手的訓練項目,由熟悉的人與物開始,持續給予鼓勵,就在大家屏幕相隔的日子裡,悅悅從中就獲得一點一滴的溫暖鼓勵,逐漸形成推動她每日進步的點點動力。   由中心課堂,到在家隔空訓練,訓練成果漸見進步;繼而成功踏上單車,從走廊的短短路途,到騎車出行感受迎面而來的清風–環境愈困難,反而愈見證到悅悅的進步,Fion用心為她種下的「自信心」,也能成為她往後在主流幼稚園,迎接新挑戰時的寶貴能力。   任何大小奇跡,在發生之前也是「不可能任務」;奇跡的發生,總也源於信心。「在悅悅的生命裡,我們見到努力、堅持及希望。」Carrie與Fion希望,她能繼續懷著這份信心,勇往直前,創造無數「新可能」。
「我同仔仔講,人生無咁順⋯⋯但係都要堅持落去,雖然有波折,但總會過去。」

「我同仔仔講,人生無咁順⋯⋯但係都要堅持落去,雖然有波折,但總會過去。」

每日在菜檔做兼職、接子放學,母子兩人攜手回家,吃一頓家常便飯,是申麗平(阿平)最簡單的幸福。不過,兒子耀揚約在半年前,右腳股骨突然移位,需要套上支架長期卧床。 相依為命的兩母子生活大亂,10 歲大的兒子頓成嬰兒,洗澡、如廁都要照顧;阿平難以離家工作,柴、米、油、鹽、房租等金錢壓力湧至,她都會偷偷躲起來哭。但擦乾眼淚後,就繼續上路,四出尋求幫助。她說:「做阿媽係咁㗎啦,堅持!如果唔係我個仔點算!」 五年級的耀揚與其他小孩無異,好玩好動,最愛打籃球。去年11 月,耀揚右腳膝蓋疼痛,阿平起初以為只是兒子太好動致肌肉酸痛,帶他去看鐵打。但他其後膝蓋腫脹,無法走路,一到急症室就要立即留院。原來兒子患上罕見兒童疾病「股骨頭缺血性壞死」(PerthesDisease);阿平憶述,當時已心知不妙,「醫生話佢右邊股骨移位,仲有骨枯,要做大手術」。   擔心兒子未必能承受手術,阿平一邊聽醫生解釋,已一邊淚流滿臉。可幸是,手術前仍有一線轉機,假若耀揚帶上支架後,穩定到股骨位置,能夠靠骨頭增生,移正股骨,未必需要做手術。為了讓兒子有機會逃過手術,阿平將耀揚接回家照顧。塑膠製支架套著耀揚的腰部至大腿,轉身都有難度,更莫說要自理。阿平說:「真係當佢BB 咁,抱佢起身,推佢沖涼、去廁所。」   原在菜檔的兼職因而放棄,阿平已是「手停口停」,房租限期將至,本堅持自力更生的她要申請綜緩,每次到元朗市中心交文件,都不能留下耀揚一人在家,只好推著兒子上輪椅,擠上輕鐵綫,其間更要擔心耀揚的右腳受碰撞而移位。四周的壓力令阿平難以入睡,亦常常流淚,但為免影響兒子心情,亦只得偷偷地哭。   綜緩審批期需時,其間阿平四處打探不同的經濟緩助,最終認識到保良局轄下,服務元朗和天水圍區的「天朗膳糧坊」的短期食物援助計劃。阿平說,一致電已有即時回應,社工得悉她不便外出,就派人家訪,「一見到吳姑娘已唔識講嘢⋯⋯ 覺得好溫暖」。   食物援助最長為期8 星期,派發乾糧如米、麵、餅乾、超級市場現金券等。計劃因應阿平特別需要,提供上門派餐服務。一包餅乾已令耀揚很高興,阿平說,兒子拿著餅乾不放呢。   透過食物援助計劃,阿平渡過了綜緩審批期,兒子卧床半年後,情況已大大改善,可望未來可拆除支架。耀揚學業因病而暫停,他時有擔心,但阿平勉勵他,照顧好身體,不怕沒將來,「我同仔仔講,人生無咁順⋯⋯ 但係都要堅持落去,雖然有波折,但總會過去。」 天朗膳糧坊 查詢電話︰ 2658 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