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Love @ Po Leung Kuk

Donate Now!

Sharing Love

你在,月便圓 (Chinese Only)

你在,月便圓 (Chinese Only)

患有腦退化症的長者,若然給他選擇,最後一點記憶留給誰,大概每個人也會留給相依大半生的另一半。   馮伯伯也不例外,80多歲的他患有腦退化症,記憶日漸褪色的他,唯有太太馮婆婆是他腦海最亮麗的色彩。馮婆婆每日到院舍探望,馮伯伯吃飯也會吃得更好,有一次馮婆婆感冒來不了安養院,馮伯伯就不斷地嚷著:「老婆呢?老婆呢?打電話俾我老婆啦!」   因著這份牽掛,也因著對丈夫的愛,馮婆婆風雨不改,每天也來到安養院,為伯伯預備水果,然後一口又一口的餵到伯伯咀裡。同樣的動作,每天重複,大概這就是細水長流。   60年前的那個月圓,他們相識。結婚那天攝影師的出錯,所有婚照都沒了,當天的遺憾,成為了兩人今天回想時的笑話。在馮太心目中,照片已不重要,回憶已牢牢刻在腦裡,她最緊張的,是馮伯伯的身體,每當她聽到護理員跟她說: 「醒常今日好叻呀,全份午餐都食晒!」她就會眉開眼笑:「好呀好呀,亞婆開心晒。」   問馮婆婆最開心的事,她重複的說:「感謝保良局的悉心照顧,讓他入住後可以移走胃喉,可以吃飯。」馮婆婆最記掛的,是想馮伯伯吃得好。   這對可愛的老夫妻,讓小編見證什麼是細水長流,什麼是承諾。婚照沒了,當天那「無論疾病、貧苦‧‧‧‧‧‧」的結婚誓言,今天仍然持守著。   祝福馮伯伯及馮婆婆,人月兩團圓,繼續美滿幸福,吃得好,生活安好。   鳴謝:保良局黃竹坑安養院
(Chinese Only)運動是……身心的鬥快成長

(Chinese Only)運動是……身心的鬥快成長

(Chinese Only) 近年新興運動百花齊放,連小朋友也有份!保良局金卿幼稚園於2014/15 年度參與由保良局與香港地壺球協會的合作項目,推行全港首創幼稚園「地壺球運動」先導計劃,及後更組織了一隊地壺球校隊!   「地壺球」是港人自創運動,由蘇格蘭的「紳士運動」—冰壺演變而成,玩法簡單:比賽分成兩隊,每隊有三名隊員、六個地壺,每回合雙方輪流推發地壺,愈接近圓心區域愈高分。當初校方有見規例簡單,又能強化幼兒的肌肉發展,於是安排老師進行培訓、制定指引及購置器材,正式在高班課程引入這項運動。 「推行初期,幼兒在我們協助下組隊比賽,後來他們更自發邀請同伴入隊,玩得十分投入。」有四年教授經驗的袁敏儀主任笑稱,「大部份小朋友一開始只是隨意推出地壼,後來在老師引導下,就開始一起研究下次發球的策略。」小小的地壺鍛鍊出專注力及合作能力,殊不簡單。 地壼球還能傳授「社交禮儀」:雙方隊員賽前須握手及向對方說 "Good Curling"(打好球),賽後則說 "Good Game"(好球)。袁主任指幼兒較自我中心,學地壺球正好讓他們明白「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道理,「最重要是小朋友能面對失敗,賽後不論勝負也能主動向同伴示好,也是重要一課。」   校方曾組隊參加香港首屆校際地壺球錦標賽,最後奪亞,袁主任回想起也別有感受:「看著他們凝神貫注地發球, 很有運動員的風彩。」她指校方將繼續推廣地壺球,希望有朝一日能普及全港。
家舍兒童顯廚藝 煮出溫暖農曆年 (Chinese Only)

家舍兒童顯廚藝 煮出溫暖農曆年 (Chinese Only)

保良局家舍「家煮食」計劃提供機會讓家舍兒童親自入廚,藉此訓練他們溝通技巧及自理能力,並從入廚中明白食物製作並不容易,學會珍惜。適逢農曆新年,一群家舍兒童親自煮出一頓色香味俱全的團年飯,與家舍家長慶賀新春。     親力親為 選購食材 一清早,5位家舍兒童便與家舍家長葉姑娘在銅鑼灣街市採購食材。有些兒童負責挑選材料,有些則負責付款結帳;而葉姑娘一邊拿著購物清單點算食材,一邊從旁指導。葉姑娘指,為了讓家舍兒童學習生活技能和與人溝通的技巧,她會讓他們商討菜單,買菜時亦會讓他們負責。   自學成「大廚」  事實上,他們並非首次入廚,今年就讀中五的黃惠霖指,自小看到別人入廚,便感到十分有趣,於是慢慢開始接觸烹飪,不時在家舍烹調不同菜式。   她現在已成為姑娘口中的「大廚」,間中更會設計菜式,而最擅長的菜式有西蘭花炒雞柳、檸檬雞翼等。她指,平日家舍家長會教他們如何分辨及挑選食材,例如辨別生菜和椰菜,亦會指導下廚,令她廚藝不斷提升。   分工炮製新春茶式 為節日倍添氣氛 為了迎接農曆新年,除了有炒年糕外,更準備了罐頭鮑魚、時菜炒臘味和素翅,更有蘿蔔糕和馬蹄糕等應節食品。由於團年飯菜式較多,家舍兒童分工合作,家舍家長從旁協助。較年長、下廚經驗較豐富的負責炒菜、煎糕,年紀較小的則負責洗菜、切芥蘭等工序。     從入廚學習獨立與珍惜 從買菜到所有菜式上桌,一群家舍兒童只花了兩個小時,便煮出五餸一湯的家常小菜。兒童組主任梁潔儀指,「家煮食」活動已持續超過二十多年,主要是想讓家舍兒童變得獨立,透過親身到街市選購食材,與檔主溝通,能訓練他們的溝通技巧及膽量,同時親自入廚能讓他們明白食物得來不易,要珍惜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