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taff Sharing

Donate Now!

Sharing Love

我的咫尺善行:共融工作間

我的咫尺善行:共融工作間

  「優勢為本」(Strength-based Approach),是社工界常用的介入手法,而「共融」二字,更是康復服務字典裡的常客。今天與你分享一個職場上,「優勢為本」加「共融」的勵志故事。   他,或許不善辭令,但卻會用自己「語言」來表達情感;   他,或許不懂溝通,但卻會用最真摯方法表達愛與關懷。   華軒是一名輕度智障及自閉症譜系人士,於2012年透過特殊學校社工轉介,到本局地區支援中心開始半職活動助理的職涯,至今已於中心工作近8年。   華軒日常的工作包括:接待中心會員及訪客、簡單的文書工作、清潔及整理用具及物資等。在防疫期間,華軒的工作更為重要,「開門四件事」成為他每天上班的主要任務:為會員及訪客量體溫、填寫外遊及健康申報表、確保到訪者戴口罩及用酒精搓手液搓手。華軒注重細節、貫徹的特性,實在為中心在防疫衞生上幫了一大忙。 回望過去8年,華軒的直屬上級周姑娘見證著他顯著成長。周姑娘憶述,華軒從當年較文靜被動一步一步變成今天主動、穩定學習和工作。華軒能夠成長及轉變,除了因著周姑娘一對一的訓練及指導、與其家屬溝通及協作外,同事共同締造的友善工作環境,實在亦是不可或缺。   共融在工作間之要訣是接納及團隊精神,同事需要明白彼此的不足,才可彼此補足。在中心同事眼中,華軒是一位忠誠善良、準時、有交帶、樂於助人的好同事,惟自閉症譜系人士不善於人際溝通、社交能力不足,亦會令華軒的工作面對挑戰。   曾經有一位會員在炎夏到中心使用治療服務,華軒看見有訪客一進門,便和他打招呼,並按中心感染控制措施,請會員到接待處量體溫。誰不知這挑起了該會員之情緒,大罵中心職員不體諒,「氣都未抖順,就叫人探熱!」。華軒感到十分不惑,「我不是做對的嗎?」同事在安頓妥會員的情緒後,當然需要關顧華軒的心情,但華軒竟然回應:「我無唔開心呀!」社工估計,華軒或未能完全理解當時會員的情緒及責罵的對象。換個角度看,這也可算是自閉症譜系人士的「優勢」吧!   雖說自閉症譜系人士在理解別人的表情及情緒或有困難,但華軒懂得用簡單方法表達關心。「周姑娘,妳唔開心呀?」華軒之前對周姑娘的一句問候,周姑娘到今天仍覺得份外窩心。「關愛」確實能打破所謂的「限制」。   希望華軒的故事能鼓勵更多公司、機構聘用不同類型的殘疾人士,發現多元的美麗,共同學習建構多元友善工作間,讓不同人士均發揮所長,真正實踐「共融」。
(Chinese Only)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 長者的貼心管家

(Chinese Only)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 長者的貼心管家

為長者送飯、清潔家居、協助洗澡、剪頭髮、量血壓、陪診……這些全部都是保良局安老服務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團隊每天的工作,每件事單獨看來都似是微不足道,但這些點點滴滴,全都是獨居長者或雙老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也是他們可愉快地在熟悉的社區居家安老的重要一環。   劉婉玲任職保良局葵青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照顧員已有10年,這天她到一個雙老家庭—韓伯伯和黃婆婆家中服務,除了協助長者量體溫、量血壓、做健體運動、洗澡外,亦和兩老一起閒話家常︰「我教婆婆用手機睇鄭少秋、用Whatsapp,婆婆教我煮餸。」   劉婉玲坦言,作照顧員最重要的是耐心,真誠關顧長者,才可慢慢與長者由互不認識發展至互相信任。長者的一個微笑、家人的一個道謝,都是婉玲工作中滿足感的來源。   保良局葵青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主任徐家健表示,本港社會人口老化,10年後將有1/3人口是長者,故保良局一直推出各項家居照顧服務,讓長者可以在熟悉的社區環境安享晚年,「我們整個團隊有不同專職同事,包括護士、物理治療師、社工、照顧員等等,一方面好像長者的管家,為他們送飯、購買日用品、清潔家居;另一方面又是長者的健康顧問,每日留意他們健康、提醒他們食藥,需要時陪伴他們覆診等等;亦更加像長者的朋友,不單是提供服務,更重要是陪伴同關心長者,跟他們一起在社區同行。」
護理員值得大家尊重-保良局郭羅桂珍護老院護理員Apple (Chinese Only)

護理員值得大家尊重-保良局郭羅桂珍護老院護理員Apple (Chinese Only)

「護理員唔係只識得換片、沖涼,護理員值得大家尊重」-保良局郭羅桂珍護老院護理員Apple。   工作量大、受氣、骯髒、輪班工作……不少人認為安老院護理員工作辛苦,亦「看不起」護理員工作,不願意入行。從事長者服務已經18 年的梁詩萍A p ple 卻笑著說︰「照顧長者係辛苦㗎,但係如果我辛苦可以令到老人家開心,咁就係值得。將心比心去做,這刻長者嘅感受就係你將來嘅感受。」   早上七時,一般辦公室上班族可能正剛剛起床。Apple已換好一身制服,回到院舍開始一天的工作︰協助長者起床、清潔、準備早餐;然後轉眼已是早上八時半了,Apple 與其他護理員一齊協助長者洗澡、安排認知障礙訓練小組或進行香薰按摩。到了約11 時,便是長者的午餐時間,護理員們一邊餵老友記進食、一邊與他們聊天「盡訴心中情」,團隊然後協助各位老友記午睡過後,Apple 休息進膳,隨後便是與下一更同事進行交更簡報、巡房……   忙碌過後,Apple 坐下來與小編娓娓道來她擔任護理員的經歷︰「以前媽媽不認同我(做護理員),公眾對護理員嘅印象就係(幫長者)換片、沖涼,大家唔係以正面嘅態度睇我地嘅工作。但其實長者有事或者係最危險嘅一刻,通常護理員係第一個發現,例如可能護理員會喺幫長者換片時發現長者手腳無力,可能係院友突然病發嘅先兆。」   經過10 多年的努力,Apple 憑著她專業、細心和認真的工作態度,漸漸得到長者院友、家屬的認同,和長者像朋友一樣相處,有家屬在長者離世後,邀請Apple 為長者撰寫禮文及出席安息禮拜。   Apple 笑言,現在她的工作已得到家人朋友的認同︰「家人或朋友有長者要入住安老院,佢哋自自然然會問我意見。我最開心係見到老人家笑,佢哋笑一下好過我笑十下,我寧願辛苦啲,希望可以令老人家喺佢地人生最後階段過得更美好。」   除了身邊人的認同,Apple 更加希望透過自身的經歷,向公眾傳達︰「護理員值得大家尊重」。
(Chinese Only )半世紀的成長路:住宿兒童的照顧點滴

(Chinese Only )半世紀的成長路:住宿兒童的照顧點滴

當年她第一次照顧的嬰兒,今天已成了約50歲的中年。一份工半世紀,三言兩語應從何說起?   「照顧小孩是很忙碌,記得當年每天密密手,停不下來,時間很快過,雖然很忙碌,但見到小朋友反應,心也會暖起來。當年因工時長,同事規定要在局內住宿,一個家舍幾個同事固定照顧,這裡就成了我的第二個家。」   「第二個家」,除了是蘇主任的形容,相信也是眾多住宿兒童的心聲。「感恩小朋友在遇到困難時,在保良局這個家能夠吃得飽穿得暖。與小朋友的相處令我很難忘,這也是我能夠在同一份工四十六年的原因,很高興能夠看著他們成長。」   難忘機場送別一刻 談及最難忘的回憶,蘇主任想起每一次機場道別,令她深刻的是那份喜悅的心情。「我最難忘是每一次有海外領養,我送小朋友到機場,看著他們大,這刻目送他們離開,不知道這生有否機會再見。雖然有不捨,但我有更多的喜悅,因為知道他們會有更好環境更好出路,得到領養父母的愛,會活得很好。」   一切從諒解開始 照顧小孩這工作的特別之處,是即使經過半世紀,環境有變照顧方法有更新之處,但核心的挑戰與成功之道,仍然歷久常新。蘇主任分享照顧小孩之道,放諸當年或今日,仍然受用。「來到保良局家舍的小孩,都因家庭問題而情緒會受影響,容易情緒波動,他們已承受很多,我們的工作就是要了解及諒解他們傷痛,縱然他們有時會不聽教,會令自己有挫敗感,但也要有耐性,陪伴他們同行,多教幾次,多認識他們的獨特性。我們從心而發去愛錫他們,他們是會感受到的。」   依附關懷天使計劃 讓關係更密切 近年,保良局住宿服務在原有服務以外,也創新不同的支援項目,當中亦因著善心企業的支持,讓更多貼心支援項目可以推行,其中一個就是依附關懷天使計劃。「感謝同事創作這服務,讓同工在原有家舍工作以外,擔任多一個身份,成為局童的『親親』。」每一個局童也會配對一個「親親」,「親親」會額外與他們相處,體驗不同活動,建立更親密的關係,讓局童更感受到愛與關懷。   疫情下同心應變 能夠在忙碌工作以外,常時創作貼心的服務方案,蘇主任歸功於一眾滿有愛心的同事。尤其在疫情期間,常時要調節服務迎接新常態,同事多走一步更顯重要。「我很感謝一眾年輕同事,他們的IT知道更豐富,在疫情期間,幼童要留家中上網課,同事們就各按其職,陪伴局童渡過這個疫情多變時期。」   這個「第二個家」,有資深的也有新的同事,他們來自不同年齡層,有不同的創意也有經驗,但同樣有著愛心與同理心,守護著一眾局童成長。   「回望四十六年的服務,你有什麼說話想同第一天到保良家舍的自己說?」   「當日本身只是打一份工,沒想過一做就四十六年,如要跟當天的自己說句話,我會說慶幸你當初沒有離開,小朋友很需要一班穩定的、有同理心的人照顧著,給他們安全感,給他們第二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