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保良故事集

我要捐款!

生命分享爱

感谢.信 让自闭学员接通爱的世界

感谢.信 让自闭学员接通爱的世界

今日的轩源妈妈(林太,长椅左),在保良局郑翼之中心与斌Sir(陈衍斌助理经理)、洪姑娘(洪婉蓉社工)谈笑缅怀。林太信中「进步良多」四字承载著的,就是足足二十年的汗水眼泪、起承转合。   自闭症是一道隔阂,分隔了轩源的内心与外在世界,拦阻彼此的感受交流。随著轩源踏入青春期,内心涌动情绪急欲表达,就接连出现推倒电视、拍打他人的发泄攻击行为。轩源的突发行为与日俱增,父母疲於奔命,也无可避免影响到专注备试的兄长,转移暂宿就成为无可避免的选择。   「我将轩源带到这世界,却不能给予他正常的家庭生活和关爱,作为母亲,这是一辈子的愧疚。」   林太曾经如此感受,如此写下。洪姑娘与斌Sir都记得,经历三年医院精神病房生活,初转至郑翼之中心的轩源也有著推人扯发等攻击行为,情绪阴晴不定。但当轩源初见宽敞的课室设施、花园环境,职员与年纪相仿的同侪……这些前所未见的事物令他心生好奇,在中心同事的教育照顾下,轩源的表现亦开始渐见稳定。   今日的轩源,偶尔也会有脾气与突发行为,但只要中心同事介入导引,不久就能平复冷静。轩源沟通能力的进步与当初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从一开始封闭自我於内心世界,斌Sir就回想轩源有一次提起纸笔主动抄写汽水机上「Orange」字样,见证他对外界渐生好奇;今天轩源会离开房间踏足客厅,主动与同学一同看电视剧集,甚至成了Hotcha、糖妹的忠心粉丝;而最令洪姑娘欣喜的,莫过於轩源今日更懂得照顾他人,投入集体活动,甚至有同学会唤他作「阿哥」。   「虽然他不善表达,但也一样有喜怒哀乐,教导轩源不重在经验,请待他以真,相信轩源会感受到的。」   今日林太与家人都会定期探访轩源,回想过往一同生活的片段,她十分清楚:「轩源虽不擅表达,但内心是很爱锡我们的。」往日轩源一听到嫲嫲的脚步声就会跑来拥抱:现今每周一次的探访环节,他依然表现出满心雀跃期待。   手握感谢信,林太与斌Sir、洪姑娘再次感谢彼此的耐心、努力与信任。或者轩源未必能够将「爱」与「多谢」宣之於口,他的步伐,他的笑颜,未必需要事事说白,看见轩源的生命改变,他们已经心有答案。  
如针刺的痛 如棉暖的情

如针刺的痛 如棉暖的情

敏华回忆起那年冬晚,妈妈刚巧没来支援,自己坐在轮椅上很想拿出柜内的棉被添暖,却可望而不可及。令敏华没法如常安睡的,除了冰冷及无力感外,还有身体的神经刺痛。敏华于2013年因病令双腿未能活动自如,需要电动轮椅代步。长期以上肢来协助身体转移,敏华的双手经常肌肉绷紧及刺痛,而且敏华亦患有腕管综合症,加剧了手指的神经痛。伸手取物,一个看似平常的动作,对敏华而言却是一点也不轻鬆。 幸而,敏华其后得到保良局严重残疾人士家居照顾服务支援,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护士及社工等专职团队为敏华进行评估,按她的机能、认知、社交需要、个人自理能力等,度身订设了个人化目标,提供改装建议及协助选购合适之復康用具,并透过治疗减轻敏华的痛症。 Felix是照顾敏华的职业治疗师,他为敏华选购了在家中及外出使用的辅助工具,尽力协助敏华如常生活。「我们为她预备了减压床褥,让背部及腰减压从而减少麻痺及痛,另外,我们亦为她添置了座位可升高的电动轮椅及减压坐垫,让她既可升高轮椅来拿东西,亦可减轻长时间坐轮椅带来的痺痛。」除了在职业治疗角度支援敏华,团队中物理治疗师会为敏华作拉筋及手法治疗,改善上下肢的活动能力和痛症,亦会透过超声波治疗,减轻敏华各项痛症;护士则会监察敏华的健康状况,以及教导她进行体重管理;社工亦会协调各项服务安排,让敏华得到最适切支援。「我们就是她的最强后盾。我们不会自视为高高在上的专业人士,很多时是服务受众的队友,深入了解他们的需要,配合他们想法,建立互信,就自然能度身订设最好的方案。」Felix表示看到每一个队友进步,就是他工作上最大的满足感。 敏华有这班好队友作后盾支援,不但痛症慢慢减少,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亦大大进步,亦更多投入社区活动,时常参与各项康体活动。「划艇机、帆船、行山、球类活动等也能参与,这是我完全没有想过的。而当中我最喜欢硬地滚球,我梦想有天可以加入港队,可惜的是,现时香港并没有适合我这残疾程度的组别可以参与。」虽然口说可惜,敏华却流露着雀跃之情。「我很感谢保良局团队,没有你们,我没可能活得这麽精彩。」这动一动也像被针刺的手指,今天能拿起皮球,亦能控制自如把轮椅驶进社区,向梦想进發。乐天的敏华很想将自己的经历与同路人分享。「其实我已很幸运,还有两肢可以动,有很多人比我更不幸。我很想勉励各同路人,收埋自己很容易,但会令关心自己的人紧张及痛心,请开放自己,寻求各种支援,多接触社区,身心也会变得更强壮。」
家舍儿童显厨艺 煮出温暖农历年

家舍儿童显厨艺 煮出温暖农历年

保良局家舍「家煮食」计划提供机会让家舍儿童亲自入厨,藉此训练他们沟通技巧及自理能力,并从入厨中明白食物制作并不容易,学会珍惜。适逢农历新年,一群家舍儿童亲自煮出一顿色香味俱全的团年饭,与家舍家长庆贺新春。     亲力亲为 选购食材 一清早,5位家舍儿童便与家舍家长叶姑娘在铜锣湾街市采购食材。有些儿童负责挑选材料,有些则负责付款结帐;而叶姑娘一边拿著购物清单点算食材,一边从旁指导。叶姑娘指,为了让家舍儿童学习生活技能和与人沟通的技巧,她会让他们商讨菜单,买菜时亦会让他们负责。   自学成「大厨」  事实上,他们并非首次入厨,今年就读中五的黄惠霖指,自小看到别人入厨,便感到十分有趣,於是慢慢开始接触烹饪,不时在家舍烹调不同菜式。   她现在已成为姑娘口中的「大厨」,间中更会设计菜式,而最擅长的菜式有西兰花炒鸡柳、柠檬鸡翼等。她指,平日家舍家长会教他们如何分辨及挑选食材,例如辨别生菜和椰菜,亦会指导下厨,令她厨艺不断提升。   分工炮制新春茶式 为节日倍添气氛 为了迎接农历新年,除了有炒年糕外,更准备了罐头鲍鱼、时菜炒腊味和素翅,更有萝卜糕和马蹄糕等应节食品。由於团年饭菜式较多,家舍儿童分工合作,家舍家长从旁协助。较年长、下厨经验较丰富的负责炒菜、煎糕,年纪较小的则负责洗菜、切芥兰等工序。     从入厨学习独立与珍惜 从买菜到所有菜式上桌,一群家舍儿童只花了两个小时,便煮出五餸一汤的家常小菜。儿童组主任梁洁仪指,「家煮食」活动已持续超过二十多年,主要是想让家舍儿童变得独立,透过亲身到街市选购食材,与档主沟通,能训练他们的沟通技巧及胆量,同时亲自入厨能让他们明白食物得来不易,要珍惜食物。
「我同仔仔讲,人生无咁顺⋯⋯但系都要坚持落去,虽然有波折,但总会过去。」

「我同仔仔讲,人生无咁顺⋯⋯但系都要坚持落去,虽然有波折,但总会过去。」

每日在菜档做兼职、接子放学,母子两人携手回家,吃一顿家常便饭,是申丽平(阿平)最简单的幸福。不过,儿子耀扬约在半年前,右脚股骨突然移位,需要套上支架长期卧床。 相依为命的两母子生活大乱,10 岁大的儿子顿成婴儿,洗澡、如厕都要照顾;阿平难以离家工作,柴、米、油、盐、房租等金钱压力涌至,她都会偷偷躲起来哭。但擦干眼泪后,就继续上路,四出寻求帮助。她说:「做阿妈系咁㗎啦,坚持!如果唔系我个仔点算!」 五年级的耀扬与其他小孩无异,好玩好动,最爱打篮球。去年11 月,耀扬右脚膝盖疼痛,阿平起初以为只是儿子太好动致肌肉酸痛,带他去看铁打。但他其后膝盖肿胀,无法走路,一到急症室就要立即留院。原来儿子患上罕见儿童疾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PerthesDisease);阿平忆述,当时已心知不妙,「医生话佢右边股骨移位,仲有骨枯,要做大手术」。   担心儿子未必能承受手术,阿平一边听医生解释,已一边泪流满脸。可幸是,手术前仍有一线转机,假若耀扬带上支架后,稳定到股骨位置,能够靠骨头增生,移正股骨,未必需要做手术。为了让儿子有机会逃过手术,阿平将耀扬接回家照顾。塑胶制支架套著耀扬的腰部至大腿,转身都有难度,更莫说要自理。阿平说:「真系当佢BB 咁,抱佢起身,推佢冲凉、去厕所。」   原在菜档的兼职因而放弃,阿平已是「手停口停」,房租限期将至,本坚持自力更生的她要申请综缓,每次到元朗市中心交文件,都不能留下耀扬一人在家,只好推著儿子上轮椅,挤上轻铁綫,其间更要担心耀扬的右脚受碰撞而移位。四周的压力令阿平难以入睡,亦常常流泪,但为免影响儿子心情,亦只得偷偷地哭。   综缓审批期需时,其间阿平四处打探不同的经济缓助,最终认识到保良局辖下,服务元朗和天水围区的「天朗膳粮坊」的短期食物援助计划。阿平说,一致电已有即时回应,社工得悉她不便外出,就派人家访,「一见到吴姑娘已唔识讲嘢⋯⋯ 觉得好温暖」。   食物援助最长为期8 星期,派发干粮如米、面、饼干、超级市场现金券等。计划因应阿平特别需要,提供上门派餐服务。一包饼干已令耀扬很高兴,阿平说,儿子拿著饼干不放呢。   透过食物援助计划,阿平渡过了综缓审批期,儿子卧床半年后,情况已大大改善,可望未来可拆除支架。耀扬学业因病而暂停,他时有担心,但阿平勉励他,照顾好身体,不怕没将来,「我同仔仔讲,人生无咁顺⋯⋯ 但系都要坚持落去,虽然有波折,但总会过去。」 天朗膳粮坊 查询电话∶ 2658 1511
「回家」到成家,新婚前住宿儿童与主席相聚

「回家」到成家,新婚前住宿儿童与主席相聚

爱意洋溢的二月,素色打扮的一对伊人站在保良局中座大楼门前,他们是阿锦和阿锦的太太。中学阶段,由於家庭缘故,阿锦曾暂住在保良局儿童之家几年。离开家舍将近十年,今天他应保良局的邀请回到保良局总部,团聚之余,也与陈黎惠莲主席一起探望住在总局的住宿儿童。   不少人误以为住宿儿童的日子都过得很凄惨,但阿锦却笑说未然。「刚入住家舍时,我是万般不情愿的,但随著日子过去,开始感受到家舍职员的关爱,而且跟其他小朋友又开始熟稔,我渐渐开始喜欢上这里的生活,甚至在搬离家舍时不舍得要哭出来了。」太太在旁补充说∶「阿锦常常跟我说他在家舍生活的日子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 家舍的生活塑造出阿锦乐天的个性,正所谓知恩图报,阿锦现时会不定时到家舍当义工,例如在谊亲日担任工作人员,或在周末时带「细佬妹」出外游玩。「想当年『哥哥』『姐姐』对我照料有加,特别在我刚入住期间,常常主动跟我聊天游玩,令我很快便融入这个大家庭,现在我也想以『哥哥』的身份回馈这个大家庭。」   问到在家舍生活中最难忘的画面,阿锦说是离开家舍的那一天。「我在18岁生日前一天离开家舍,那晚我正提著行李箱,准备走了,职员和其他小朋友都跟我一一道别,唯独一直照顾我的阿Sir不在,我猜他一定是不想看到我离开的背影,於是我走到他的房门打算跟他告别,却发现他在房间偷偷拭泪。」十年弹指一过,阿锦与阿Sir和家舍朋友的关系没有随时间而变质,「我在去年都邀请了他们出席我的婚礼,希望他们见证我迈入人生下一个阶段。」   谈笑间,主席笑得双眼像弯月一样。「我真的很开心,上任以来一直想跟曾经在本局住宿的儿童聊天。得知阿锦在保良局家舍的日子过得快乐,我便心安了。」回朔保良局历史,儿童住宿」服务,但保良局关怀住宿儿童的心却持续未断。「从145年前到今天,我们初心不变,未来也会一直守护有需要的小朋友,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安心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