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保良故事集

我要捐款!

生命分享愛

「我同仔仔講,人生無咁順⋯⋯但係都要堅持落去,雖然有波折,但總會過去。」

「我同仔仔講,人生無咁順⋯⋯但係都要堅持落去,雖然有波折,但總會過去。」

每日在菜檔做兼職、接子放學,母子兩人攜手回家,吃一頓家常便飯,是申麗平(阿平)最簡單的幸福。不過,兒子耀揚約在半年前,右腳股骨突然移位,需要套上支架長期卧床。 相依為命的兩母子生活大亂,10 歲大的兒子頓成嬰兒,洗澡、如廁都要照顧;阿平難以離家工作,柴、米、油、鹽、房租等金錢壓力湧至,她都會偷偷躲起來哭。但擦乾眼淚後,就繼續上路,四出尋求幫助。她說:「做阿媽係咁㗎啦,堅持!如果唔係我個仔點算!」 五年級的耀揚與其他小孩無異,好玩好動,最愛打籃球。去年11 月,耀揚右腳膝蓋疼痛,阿平起初以為只是兒子太好動致肌肉酸痛,帶他去看鐵打。但他其後膝蓋腫脹,無法走路,一到急症室就要立即留院。原來兒子患上罕見兒童疾病「股骨頭缺血性壞死」(PerthesDisease);阿平憶述,當時已心知不妙,「醫生話佢右邊股骨移位,仲有骨枯,要做大手術」。   擔心兒子未必能承受手術,阿平一邊聽醫生解釋,已一邊淚流滿臉。可幸是,手術前仍有一線轉機,假若耀揚帶上支架後,穩定到股骨位置,能夠靠骨頭增生,移正股骨,未必需要做手術。為了讓兒子有機會逃過手術,阿平將耀揚接回家照顧。塑膠製支架套著耀揚的腰部至大腿,轉身都有難度,更莫說要自理。阿平說:「真係當佢BB 咁,抱佢起身,推佢沖涼、去廁所。」   原在菜檔的兼職因而放棄,阿平已是「手停口停」,房租限期將至,本堅持自力更生的她要申請綜緩,每次到元朗市中心交文件,都不能留下耀揚一人在家,只好推著兒子上輪椅,擠上輕鐵綫,其間更要擔心耀揚的右腳受碰撞而移位。四周的壓力令阿平難以入睡,亦常常流淚,但為免影響兒子心情,亦只得偷偷地哭。   綜緩審批期需時,其間阿平四處打探不同的經濟緩助,最終認識到保良局轄下,服務元朗和天水圍區的「天朗膳糧坊」的短期食物援助計劃。阿平說,一致電已有即時回應,社工得悉她不便外出,就派人家訪,「一見到吳姑娘已唔識講嘢⋯⋯ 覺得好溫暖」。   食物援助最長為期8 星期,派發乾糧如米、麵、餅乾、超級市場現金券等。計劃因應阿平特別需要,提供上門派餐服務。一包餅乾已令耀揚很高興,阿平說,兒子拿著餅乾不放呢。   透過食物援助計劃,阿平渡過了綜緩審批期,兒子卧床半年後,情況已大大改善,可望未來可拆除支架。耀揚學業因病而暫停,他時有擔心,但阿平勉勵他,照顧好身體,不怕沒將來,「我同仔仔講,人生無咁順⋯⋯ 但係都要堅持落去,雖然有波折,但總會過去。」 天朗膳糧坊 查詢電話︰ 2658 1511
護士媽媽辭工貼身照顧特殊需要兒子

護士媽媽辭工貼身照顧特殊需要兒子

       懷胎十月,感受著一下一下的胎動,姚女士與所有準媽媽一樣,都期待著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來臨。可是,在只有懷孕26週的時候,嵐嵐便急不及待要出世了。由於嵐嵐屬於極早產的嬰兒,許多器官還未發育完全,因此出生後需要長期住院及24小時佩戴呼吸機來輔助呼吸。          嵐嵐在過去六年需要經常進出醫院接受治療。他的喉嚨有一條連接呼吸機的喉管來維持生命,沒有這條喉管他會有生命危險;姚女士需要一直提着他的呼吸機並守護著他。正因為這樣,她不得不辭去原本的護士工作去照顧嵐嵐。可是,嵐嵐高昂的醫護費用和全家的經濟重擔,全都落在嵐嵐爸爸身上,一家的生活難免捉襟見肘。     保良局曹金霖幼兒學習中心的專業團隊在幫嵐嵐進行大肌肉訓練            幸好他們接觸到保良局曹金霖幼兒學習中心—特殊幼兒中心服務。中心專業團隊了解嵐嵐和其家人的情況後,便安排了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特殊幼兒工作員及社工提供支援。嵐嵐剛開始訓練時言語、大肌肉、進食方面都落後於其他同齡小朋友;經過三年多的訓練後,現在嵐嵐已能進食粥類食物,更可以自行如廁,說話和走路也大有進步。          姚女士很感激中心團隊的照顧,她直言這種照顧是一支強心針,讓她知道怎樣去面對困難,「因為如果連我也沒有勇氣堅持下去,以後嵐嵐還可以依靠誰?」嵐嵐一家的路雖不易行,但保良局會繼續作為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和其家人的強大後盾。          保良局透過本局資源及善長的捐款支持,讓有經濟困難的孩子可以獲得適切而全面的訓練服務,守護孩子成長,全面支援家庭。  
從遊戲中反思人生 「生命號」在社區撒播幸福種子

從遊戲中反思人生 「生命號」在社區撒播幸福種子

關於「生死」似遠又近,此刻我們可能健康快活,下一刻可能病患纏身,誰也無法預料將來會過得怎樣。「保良局華永會生命號」流動生命教育中心專車走入學校和社區,希望透過互動的形式,讓參與者認識不同人生階段的苦與樂,反思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學習以正面樂觀的思維面對人生的挑戰,做到感恩知足,活在當下。   與課堂式的生命教育課不同,「生命號」每次出隊總給人一種辦嘉年華會的感覺,大大小小的攤位各有主題。「幸福自拍照相館」讓參與者拿着打氣卡牌及道具,跟自己拍照留影,藉此學習欣賞自己、感謝自己;「老是這樣的一回事」體驗活動讓參加者戴上眼罩、耳罩,穿上負重背心,在看不清、聽不見、走不動的情況下完成一系列的任務,藉此體驗長者及殘疾人士在日常生活中的困難,學習體諒他們的需要。而「生命號」流動專車則化身成「生命靜思體驗館」,在車上播放生命教育短片,讓參與者反思與家人朋友的相處,傳達「愛要及時」的訊息。   每次出隊總會看見長者義工的身影,他們親力親為,協助中心職員營運攤位,與參加者訴說人生,引導他們反思人生。保良局華永會「生命號」計劃負責主任張銘森表示,「生命號」是一個助人助己的計劃,長者義工人生經驗豐富,是一本活的「故事書」,他們的經驗分享讓年輕人學習如何從容地面對生活的壓力與挑戰,同時讓長者在人生下半場發展新的興趣, 為晚年賦上新意義。   生命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次的巡迴或許未必可以讓人懂得活在當下,但就如張主任所言,「生命號」走入社區,為公眾提供空間討論生與死,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或許這只是萍水相逢的相遇,但長者義工的分享、遊戲的體驗早已在參與者心中埋下了種子,讓他們邁向感恩知足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