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保良故事集

我要捐款!

生命分享愛

感謝.信 讓自閉學員接通愛的世界

感謝.信 讓自閉學員接通愛的世界

今日的軒源媽媽(林太,長椅左),在保良局鄭翼之中心與斌Sir(陳衍斌助理經理)、洪姑娘(洪婉蓉社工)談笑緬懷。林太信中「進步良多」四字承載著的,就是足足二十年的汗水眼淚、起承轉合。   自閉症是一道隔閡,分隔了軒源的內心與外在世界,攔阻彼此的感受交流。隨著軒源踏入青春期,內心湧動情緒急欲表達,就接連出現推倒電視、拍打他人的發泄攻擊行為。軒源的突發行為與日俱增,父母疲於奔命,也無可避免影響到專注備試的兄長,轉移暫宿就成為無可避免的選擇。   「我將軒源帶到這世界,卻不能給予他正常的家庭生活和關愛,作為母親,這是一輩子的愧疚。」   林太曾經如此感受,如此寫下。洪姑娘與斌Sir都記得,經歷三年醫院精神病房生活,初轉至鄭翼之中心的軒源也有著推人扯髮等攻擊行為,情緒陰晴不定。但當軒源初見寬敞的課室設施、花園環境,職員與年紀相仿的同儕……這些前所未見的事物令他心生好奇,在中心同事的教育照顧下,軒源的表現亦開始漸見穩定。   今日的軒源,偶爾也會有脾氣與突發行為,但只要中心同事介入導引,不久就能平復冷靜。軒源溝通能力的進步與當初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從一開始封閉自我於內心世界,斌Sir就回想軒源有一次提起紙筆主動抄寫汽水機上「Orange」字樣,見證他對外界漸生好奇;今天軒源會離開房間踏足客廳,主動與同學一同看電視劇集,甚至成了Hotcha、糖妹的忠心粉絲;而最令洪姑娘欣喜的,莫過於軒源今日更懂得照顧他人,投入集體活動,甚至有同學會喚他作「阿哥」。   「雖然他不善表達,但也一樣有喜怒哀樂,教導軒源不重在經驗,請待他以真,相信軒源會感受到的。」   今日林太與家人都會定期探訪軒源,回想過往一同生活的片段,她十分清楚:「軒源雖不擅表達,但內心是很愛錫我們的。」往日軒源一聽到嫲嫲的腳步聲就會跑來擁抱:現今每週一次的探訪環節,他依然表現出滿心雀躍期待。   手握感謝信,林太與斌Sir、洪姑娘再次感謝彼此的耐心、努力與信任。或者軒源未必能夠將「愛」與「多謝」宣之於口,他的步伐,他的笑顏,未必需要事事說白,看見軒源的生命改變,他們已經心有答案。  
如針刺的痛 如棉暖的情

如針刺的痛 如棉暖的情

敏華回憶起那年冬晚,媽媽剛巧沒來支援,自己坐在輪椅上很想拿出櫃內的棉被添暖,卻可望而不可及。令敏華沒法如常安睡的,除了冰冷及無力感外,還有身體的神經刺痛。敏華於2013年因病令雙腿未能活動自如,需要電動輪椅代步。長期以上肢來協助身體轉移,敏華的雙手經常肌肉繃緊及刺痛,而且敏華亦患有腕管綜合症,加劇了手指的神經痛。伸手取物,一個看似平常的動作,對敏華而言卻是一點也不輕鬆。   幸而,敏華其後得到保良局嚴重殘疾人士家居照顧服務支援,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護士及社工等專職團隊為敏華進行評估,按她的機能、認知、社交需要、個人自理能力等,度身訂設了個人化目標,提供改裝建議及協助選購合適之復康用具,並透過治療減輕敏華的痛症。   Felix是照顧敏華的職業治療師,他為敏華選購了在家中及外出使用的輔助工具,盡力協助敏華如常生活。「我們為她預備了減壓床褥,讓背部及腰減壓從而減少麻痺及痛,另外,我們亦為她添置了座位可升高的電動輪椅及減壓坐墊,讓她既可升高輪椅來拿東西,亦可減輕長時間坐輪椅帶來的痺痛。」除了在職業治療角度支援敏華,團隊中物理治療師會為敏華作拉筋及手法治療,改善上下肢的活動能力和痛症,亦會透過超聲波治療,減輕敏華各項痛症;護士則會監察敏華的健康狀況,以及教導她進行體重管理;社工亦會協調各項服務安排,讓敏華得到最適切支援。「我們就是她的最強後盾。我們不會自視為高高在上的專業人士,很多時是服務受眾的隊友,深入了解他們的需要,配合他們想法,建立互信,就自然能度身訂設最好的方案。」Felix表示看到每一個隊友進步,就是他工作上最大的滿足感。   敏華有這班好隊友作後盾支援,不但痛症慢慢減少,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亦大大進步,亦更多投入社區活動,時常參與各項康體活動。「划艇機、帆船、行山、球類活動等也能參與,這是我完全沒有想過的。而當中我最喜歡硬地滾球,我夢想有天可以加入港隊,可惜的是,現時香港並沒有適合我這殘疾程度的組別可以參與。」雖然口說可惜,敏華卻流露著雀躍之情。「我很感謝保良局團隊,沒有你們,我沒可能活得這麼精彩。」這動一動也像被針刺的手指,今天能拿起皮球,亦能控制自如把輪椅駛進社區,向夢想進發。樂天的敏華很想將自己的經歷與同路人分享。「其實我已很幸運,還有兩肢可以動,有很多人比我更不幸。我很想勉勵各同路人,收埋自己很容易,但會令關心自己的人緊張及痛心,請開放自己,尋求各種支援,多接觸社區,身心也會變得更強壯。」  
家舍兒童顯廚藝 煮出溫暖農曆年

家舍兒童顯廚藝 煮出溫暖農曆年

保良局家舍「家煮食」計劃提供機會讓家舍兒童親自入廚,藉此訓練他們溝通技巧及自理能力,並從入廚中明白食物製作並不容易,學會珍惜。適逢農曆新年,一群家舍兒童親自煮出一頓色香味俱全的團年飯,與家舍家長慶賀新春。     親力親為 選購食材 一清早,5位家舍兒童便與家舍家長葉姑娘在銅鑼灣街市採購食材。有些兒童負責挑選材料,有些則負責付款結帳;而葉姑娘一邊拿著購物清單點算食材,一邊從旁指導。葉姑娘指,為了讓家舍兒童學習生活技能和與人溝通的技巧,她會讓他們商討菜單,買菜時亦會讓他們負責。   自學成「大廚」  事實上,他們並非首次入廚,今年就讀中五的黃惠霖指,自小看到別人入廚,便感到十分有趣,於是慢慢開始接觸烹飪,不時在家舍烹調不同菜式。   她現在已成為姑娘口中的「大廚」,間中更會設計菜式,而最擅長的菜式有西蘭花炒雞柳、檸檬雞翼等。她指,平日家舍家長會教他們如何分辨及挑選食材,例如辨別生菜和椰菜,亦會指導下廚,令她廚藝不斷提升。   分工炮製新春茶式 為節日倍添氣氛 為了迎接農曆新年,除了有炒年糕外,更準備了罐頭鮑魚、時菜炒臘味和素翅,更有蘿蔔糕和馬蹄糕等應節食品。由於團年飯菜式較多,家舍兒童分工合作,家舍家長從旁協助。較年長、下廚經驗較豐富的負責炒菜、煎糕,年紀較小的則負責洗菜、切芥蘭等工序。     從入廚學習獨立與珍惜 從買菜到所有菜式上桌,一群家舍兒童只花了兩個小時,便煮出五餸一湯的家常小菜。兒童組主任梁潔儀指,「家煮食」活動已持續超過二十多年,主要是想讓家舍兒童變得獨立,透過親身到街市選購食材,與檔主溝通,能訓練他們的溝通技巧及膽量,同時親自入廚能讓他們明白食物得來不易,要珍惜食物。
「我同仔仔講,人生無咁順⋯⋯但係都要堅持落去,雖然有波折,但總會過去。」

「我同仔仔講,人生無咁順⋯⋯但係都要堅持落去,雖然有波折,但總會過去。」

每日在菜檔做兼職、接子放學,母子兩人攜手回家,吃一頓家常便飯,是申麗平(阿平)最簡單的幸福。不過,兒子耀揚約在半年前,右腳股骨突然移位,需要套上支架長期卧床。 相依為命的兩母子生活大亂,10 歲大的兒子頓成嬰兒,洗澡、如廁都要照顧;阿平難以離家工作,柴、米、油、鹽、房租等金錢壓力湧至,她都會偷偷躲起來哭。但擦乾眼淚後,就繼續上路,四出尋求幫助。她說:「做阿媽係咁㗎啦,堅持!如果唔係我個仔點算!」 五年級的耀揚與其他小孩無異,好玩好動,最愛打籃球。去年11 月,耀揚右腳膝蓋疼痛,阿平起初以為只是兒子太好動致肌肉酸痛,帶他去看鐵打。但他其後膝蓋腫脹,無法走路,一到急症室就要立即留院。原來兒子患上罕見兒童疾病「股骨頭缺血性壞死」(PerthesDisease);阿平憶述,當時已心知不妙,「醫生話佢右邊股骨移位,仲有骨枯,要做大手術」。   擔心兒子未必能承受手術,阿平一邊聽醫生解釋,已一邊淚流滿臉。可幸是,手術前仍有一線轉機,假若耀揚帶上支架後,穩定到股骨位置,能夠靠骨頭增生,移正股骨,未必需要做手術。為了讓兒子有機會逃過手術,阿平將耀揚接回家照顧。塑膠製支架套著耀揚的腰部至大腿,轉身都有難度,更莫說要自理。阿平說:「真係當佢BB 咁,抱佢起身,推佢沖涼、去廁所。」   原在菜檔的兼職因而放棄,阿平已是「手停口停」,房租限期將至,本堅持自力更生的她要申請綜緩,每次到元朗市中心交文件,都不能留下耀揚一人在家,只好推著兒子上輪椅,擠上輕鐵綫,其間更要擔心耀揚的右腳受碰撞而移位。四周的壓力令阿平難以入睡,亦常常流淚,但為免影響兒子心情,亦只得偷偷地哭。   綜緩審批期需時,其間阿平四處打探不同的經濟緩助,最終認識到保良局轄下,服務元朗和天水圍區的「天朗膳糧坊」的短期食物援助計劃。阿平說,一致電已有即時回應,社工得悉她不便外出,就派人家訪,「一見到吳姑娘已唔識講嘢⋯⋯ 覺得好溫暖」。   食物援助最長為期8 星期,派發乾糧如米、麵、餅乾、超級市場現金券等。計劃因應阿平特別需要,提供上門派餐服務。一包餅乾已令耀揚很高興,阿平說,兒子拿著餅乾不放呢。   透過食物援助計劃,阿平渡過了綜緩審批期,兒子卧床半年後,情況已大大改善,可望未來可拆除支架。耀揚學業因病而暫停,他時有擔心,但阿平勉勵他,照顧好身體,不怕沒將來,「我同仔仔講,人生無咁順⋯⋯ 但係都要堅持落去,雖然有波折,但總會過去。」 天朗膳糧坊 查詢電話︰ 2658 1511
「回家」到成家,新婚前住宿兒童與主席相聚

「回家」到成家,新婚前住宿兒童與主席相聚

愛意洋溢的二月,素色打扮的一對伊人站在保良局中座大樓門前,他們是阿錦和阿錦的太太。中學階段,由於家庭緣故,阿錦曾暫住在保良局兒童之家幾年。離開家舍將近十年,今天他應保良局的邀請回到保良局總部,團聚之餘,也與陳黎惠蓮主席一起探望住在總局的住宿兒童。   不少人誤以為住宿兒童的日子都過得很悽慘,但阿錦卻笑說未然。「剛入住家舍時,我是萬般不情願的,但隨著日子過去,開始感受到家舍職員的關愛,而且跟其他小朋友又開始熟稔,我漸漸開始喜歡上這裏的生活,甚至在搬離家舍時不捨得要哭出來了。」太太在旁補充說︰「阿錦常常跟我說他在家舍生活的日子是他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之一。」 家舍的生活塑造出阿錦樂天的個性,正所謂知恩圖報,阿錦現時會不定時到家舍當義工,例如在誼親日擔任工作人員,或在週末時帶「細佬妹」出外遊玩。「想當年『哥哥』『姐姐』對我照料有加,特別在我剛入住期間,常常主動跟我聊天遊玩,令我很快便融入這個大家庭,現在我也想以『哥哥』的身份回饋這個大家庭。」   問到在家舍生活中最難忘的畫面,阿錦說是離開家舍的那一天。「我在18歲生日前一天離開家舍,那晚我正提著行李箱,準備走了,職員和其他小朋友都跟我一一道別,唯獨一直照顧我的阿Sir不在,我猜他一定是不想看到我離開的背影,於是我走到他的房門打算跟他告別,卻發現他在房間偷偷拭淚。」十年彈指一過,阿錦與阿Sir和家舍朋友的關係沒有隨時間而變質,「我在去年都邀請了他們出席我的婚禮,希望他們見證我邁入人生下一個階段。」   談笑間,主席笑得雙眼像彎月一樣。「我真的很開心,上任以來一直想跟曾經在本局住宿的兒童聊天。得知阿錦在保良局家舍的日子過得快樂,我便心安了。」回朔保良局歷史,兒童住宿」服務,但保良局關懷住宿兒童的心卻持續未斷。「從145年前到今天,我們初心不變,未來也會一直守護有需要的小朋友,為他們提供一個安全、安心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