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保良故事集

我要捐款!

生命分享爱

把握幼儿发展黄金期 学前康复专业治疗车提供适切训练

把握幼儿发展黄金期 学前康复专业治疗车提供适切训练

当自己的孩子被怀疑有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简称SEN)倾向,作为家长当然担心不已,只要好好把握0 至6 岁婴幼儿的发展黄金期,情况定可大有改善。保良局在2016 年开展「傲翔计划」到校学前康复服务,为6 岁以下有特殊需要的幼儿提供到校专业支援,更引入全港首架「学前康复服务专业治疗车」。专业治疗车由保良局自资营运,并获得保良局丙申年郭罗桂珍主席捐款支持服务营运,为幼儿提供一个理想的训练环境。   专业治疗车穿梭於港九新界的幼稚园暨幼儿园,为有需要的学校提供支援。保良局言语治疗队长马嘉敏表示,由於不少幼稚园的校园空间有限,训练时间与上课时间重叠,难以腾出课室作训练场地。再者,进行训练期间需要一个安静、隔音的地方,专业治疗车正好解决有关问题。车身可划分成两个小训练室,同时为两名幼儿提供一对一的治疗服务,以达致治疗的最佳效果。 别小看专业治疗车的车身小小,车内却收藏了各式各样的专业器材,如言语治疗训练图卡、小手肌训练游戏、专注力提升教材、社交技巧玩具、各类图书等。治疗师会因应孩子的需要,配合使用适当的器材进行跨专业的训练,如大小肌肉、认知、语言及社交情绪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到不同的知识及技能。   专业治疗车自营运以来,得到不少家长的正面评价,周爸爸就是其中一位。他在儿子筠霖大约2 岁左右,发现他不愿开口说话,又不肯与人有任何交流,经初步评估后发现儿子有自闭症倾向。就读保良局属下学校的筠霖,幸得到学校的转介,轮候数月便开始接受「傲翔计划」到校学前康复服务,碍於校园空间有限,治疗师遂安排筠霖於治疗车上进行一系列的训练。现年4 岁的筠霖持续接受两年多的训练后,情况有明显改善,个性变得活泼多言,乐意与同学一齐玩,非常喜欢校园生活。」 目前保良局傲翔计划共有6 支专业团队提供服务,未来亦会继续与不同学校联系,以支援更多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小朋友,盼每个孩子都可以发光发亮。
动起来 Restart康復运动新乐趣

动起来 Restart康復运动新乐趣

物理治疗师劳汉樑今天又提着一大袋游戏机及配件,上门探访。阿樑并非要去送礼物给小朋友,而是上门为曾婆婆做復康训练。你没看错!游戏机的确是给长者玩的,彷如年青人一般玩得开心之馀,还有助锻鍊身体呢。 三年前,曾婆婆完成膝关节手术后,经转介到保良局葵青改善家居及社区照顾服务,接受上门復康运动。曾婆婆表示:「一开始好惊,问他这是什麽东西?因为我照顾屋企人几十年,根本无自己娱乐,更何况接触这些年青人的玩意呢!」起初,曾婆婆和其他长者一样耍手摇头,很抗拒尝试新事物。但她与物理治疗师阿樑已建立起信任,于是放心跟着阿樑一边指示,一边随着游戏节奏一下一下郁动。令阿樑意想不到的是,曾婆婆试玩两、三个回合,便爱上了这些游戏,而且动作反应亦算有板有眼。物理治疗师阿樑指,一直为长者的身体状况做评估,确定游戏动作绝对适合其体能,才会安排长者使用游戏机做復康训练。所以,最重要是帮长者克服心理关口,说服长者「试咗先」,再由浅入深逐步调较。 每次运动前,物理治疗师会先了解其身体状况,确定是否合适或需作调整。阿樑一般先安排她坐着用健身环做热身,适应后,便可按照为她预设的「游戏程式」,进行约40分钟的运动,约10组动作。因曾婆婆脚力不足,尤其需针对训练平衡力,例如站立拿着健身环,配合游戏指令,把上身的重心转移。曾婆婆最好成绩就是考反应的游戏,「她打机械人真的很厉害!反应快得令我们惊讶,在同龄的老友记中可算是『超晒班』。」阿樑忍不住举起大拇指赞赏一番,半年的运动亦让曾婆婆的体能回復到手术前的状态。 「在家漫无目的踏步好闷,加入游戏会有趣得多」,阿樑觉得现时很多游戏都能锻鍊身体不同部位,适合加入復康训练,于是向中心主任徐家健(Simon)提议。经与上级研究及获得肯定后,中心主任Simon为中心添置游戏机,亦鼓励阿樑及其他专职医疗同事一起研究。Simon表示「大家一开始未熟悉坊间不同游戏机的特性,的确是『摸着石头过河』,有时午饭时间,同事们便会聚埋一起『打机』。」他认为需要把游戏适当地加入復康训练的编排中,必须集思广益一起练习。Simon指「游戏机不止为长者增添乐趣,也使我们的工作『水到渠成』。游戏机记录所有训练动作及运动数据,哪个动作做到多少次全都一目了然,大大帮助我们有效地掌握长者的復康进度。而且运动时,物理治疗师及护理员不用分神去记录,可以专心观察长者情况。」现阶段已为该区不少长者的復康训练加入游戏部分,期望日后有更多资源,推展至更多家居復康服务之中。
如邻舍的咫尺情

如邻舍的咫尺情

带著食物援助包来到受助者谭婆婆的家门前,隐约看到铁闸布帘后的谭婆婆出来迎接。「系咪吴姑娘呀?好耐无见,好挂住你啊!」随行的吴姑娘熟练的叫我们踏入家门,然后与谭婆婆一起整理桌椅。一坐下,谭婆婆又说,「婆婆唔叻,唔识字,好彩你叫吴姑娘,12345我仲识,我识叫你5姑娘。」两人相视而笑,彷如老朋友相聚。   谭婆婆也算是保良局的「老朋友」,她2014年开始接受本局食物援助。   谭婆婆每月生活只靠长者生活津贴,女儿多年前已失去联络,婆婆现在独力照顾13岁的孙女,属跨代照顾个案。谭婆婆早年於地盘工作时弄伤了两腿膝盖,关节亦开始退化,近年只能靠拾纸皮增加收入,近月因疫情缘故,婆婆怕感染病毒传染孙女,因此已放弃了拾纸皮工作,只能在生活上更加悭。她数日才舍得换一次口罩;每天早午餐加起来当一餐;每次到食物银行拿食物,为了悭2元搭车钱,宁愿步行超过30分钟去领取物资;她常挂在嘴边的是「希望留多一点给孙女」。   因此,当谭婆婆知道保良局扶弱计划让她可以得到额外的食物包时,她万分感激保良局。「食物包有面好正!样样都齐,帮轻咗我好多!我又可以煮肠仔面俾孙女食!」婆婆拿著食物包中的超市礼券喜从心来,还兴奋的告诉孙女「我哋可以去买多啲肠仔了!」   当我们关心婆婆够吃与否时,谭婆婆感恩的说「够了够了,我不会多取,够用就可以了。我哋穷,但也有人比我哋更穷,够用就可以了!」婆婆很少为自己打算,整个倾谈过程常常问我们坐得辛苦与否,又抱歉只有风扇没有冷气,还叮嘱一段时间没见的吴姑娘早点回工作间,「你早点回去吧,用了你一个小时,食物银行忙著呢!」   平日分发食物援助时,吴姑娘也会把握机会关心受助者身心状况,支援受众物质的同时,也给予他们情绪上的关顾。但因疫情缘故,食物银行需要支援更多基层家庭,个别关顾时间也相应减少了。吴姑娘知道我们上门访问谭婆婆,她也特意调时间来见见婆婆,除为了来探探老朋友,也想亲手将这食物包送给她,免却她来回步行之苦。   一个食物包,一小时相聚,一见如故。食物援助纪录表上是一个名字,背后却是一个为照顾孙女努力生活的长者故事。分发食物,可以是机械式的工作,也可以是一个雪中送炭的咫尺善行。  
从游戏中反思人生 「生命号」在社区撒播幸福种子

从游戏中反思人生 「生命号」在社区撒播幸福种子

关於「生死」似远又近,此刻我们可能健康快活,下一刻可能病患缠身,谁也无法预料将来会过得怎样。「保良局华永会生命号」流动生命教育中心专车走入学校和社区,希望透过互动的形式,让参与者认识不同人生阶段的苦与乐,反思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学习以正面乐观的思维面对人生的挑战,做到感恩知足,活在当下。   与课堂式的生命教育课不同,「生命号」每次出队总给人一种办嘉年华会的感觉,大大小小的摊位各有主题。「幸福自拍照相馆」让参与者拿着打气卡牌及道具,跟自己拍照留影,藉此学习欣赏自己、感谢自己;「老是这样的一回事」体验活动让参加者戴上眼罩、耳罩,穿上负重背心,在看不清、听不见、走不动的情况下完成一系列的任务,藉此体验长者及残疾人士在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学习体谅他们的需要。而「生命号」流动专车则化身成「生命静思体验馆」,在车上播放生命教育短片,让参与者反思与家人朋友的相处,传达「爱要及时」的讯息。   每次出队总会看见长者义工的身影,他们亲力亲为,协助中心职员营运摊位,与参加者诉说人生,引导他们反思人生。保良局华永会「生命号」计划负责主任张铭森表示,「生命号」是一个助人助己的计划,长者义工人生经验丰富,是一本活的「故事书」,他们的经验分享让年轻人学习如何从容地面对生活的压力与挑战,同时让长者在人生下半场发展新的兴趣, 为晚年赋上新意义。   生命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次的巡回或许未必可以让人懂得活在当下,但就如张主任所言,「生命号」走入社区,为公众提供空间讨论生与死,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或许这只是萍水相逢的相遇,但长者义工的分享、游戏的体验早已在参与者心中埋下了种子,让他们迈向感恩知足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