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Love @ Po Leung Kuk

Donate Now!

Sharing Love

非常時期的成長小奇跡 點點信心 (Chinese Only)

非常時期的成長小奇跡 點點信心 (Chinese Only)

 (Chinese Only) 一年以來悅悅長高不少,踏起單車也駕輕就熟,近來更與家人一同踏車出遊。今日看來,未必想像到她第一次成功踩著單車前行時,家人的驚訝,中心同事何其驚喜。 6歲小朋友學懂踩單車,聽來平平無奇,但對患有發展遲緩、自閉症、大肌肉發展、力度、平衡都比同齡小朋友弱的悅悅而言,卻是不折不扣的小奇跡;而教導悅悅踏單車的過程中要與她建立關係和溝通,也需要份外努力細心。尤其在她畢業在即,回歸主流教育前夕,訓練就來得特別寶貴重要。 恰巧疫情爆發,悅悅就讀的曹金霖幼兒學習中心進入「新常態」:視像上課、教材功課送遞、治療器材出借、每日實時視像跟進學習進度並即時指導⋯⋯這段期間,曹金霖幼兒學習中心服務團隊為學生及家人提供無縫支援,中心經理盧頴(Carrie)回想當時兵來將擋的隨機應變,有賴各同事齊心:「不能親身接觸,但要維持小朋友的訓練,令他們有所進步,我們成功做到『不可能的任務』」。   要成功做到「Mission Impossible」,職業治療師周芷明(Fion)指第一要務是讓小朋友建立自信,給予他們溫暖、力量和信心:「我們會一起視像訓練,讓悅悅體會到自己有能力做到。」Carrie亦與Fion一起構思,如何在悅悅家中添置與中心設計相近的鞦韆,本身這正是悅悅最喜愛的訓練環節。Fion透過視像指導悅悅參與往常最令她笑逐顏開、得心應手的訓練項目,由熟悉的人與物開始,持續給予鼓勵,就在大家屏幕相隔的日子裡,悅悅從中就獲得一點一滴的溫暖鼓勵,逐漸形成推動她每日進步的點點動力。   由中心課堂,到在家隔空訓練,訓練成果漸見進步;繼而成功踏上單車,從走廊的短短路途,到騎車出行感受迎面而來的清風–環境愈困難,反而愈見證到悅悅的進步,Fion用心為她種下的「自信心」,也能成為她往後在主流幼稚園,迎接新挑戰時的寶貴能力。   任何大小奇跡,在發生之前也是「不可能任務」;奇跡的發生,總也源於信心。「在悅悅的生命裡,我們見到努力、堅持及希望。」Carrie與Fion希望,她能繼續懷著這份信心,勇往直前,創造無數「新可能」。
(Chinese Only)運動是……身心的鬥快成長

(Chinese Only)運動是……身心的鬥快成長

(Chinese Only) 近年新興運動百花齊放,連小朋友也有份!保良局金卿幼稚園於2014/15 年度參與由保良局與香港地壺球協會的合作項目,推行全港首創幼稚園「地壺球運動」先導計劃,及後更組織了一隊地壺球校隊!   「地壺球」是港人自創運動,由蘇格蘭的「紳士運動」—冰壺演變而成,玩法簡單:比賽分成兩隊,每隊有三名隊員、六個地壺,每回合雙方輪流推發地壺,愈接近圓心區域愈高分。當初校方有見規例簡單,又能強化幼兒的肌肉發展,於是安排老師進行培訓、制定指引及購置器材,正式在高班課程引入這項運動。 「推行初期,幼兒在我們協助下組隊比賽,後來他們更自發邀請同伴入隊,玩得十分投入。」有四年教授經驗的袁敏儀主任笑稱,「大部份小朋友一開始只是隨意推出地壼,後來在老師引導下,就開始一起研究下次發球的策略。」小小的地壺鍛鍊出專注力及合作能力,殊不簡單。 地壼球還能傳授「社交禮儀」:雙方隊員賽前須握手及向對方說 "Good Curling"(打好球),賽後則說 "Good Game"(好球)。袁主任指幼兒較自我中心,學地壺球正好讓他們明白「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道理,「最重要是小朋友能面對失敗,賽後不論勝負也能主動向同伴示好,也是重要一課。」   校方曾組隊參加香港首屆校際地壺球錦標賽,最後奪亞,袁主任回想起也別有感受:「看著他們凝神貫注地發球, 很有運動員的風彩。」她指校方將繼續推廣地壺球,希望有朝一日能普及全港。
家舍兒童顯廚藝 煮出溫暖農曆年 (Chinese Only)

家舍兒童顯廚藝 煮出溫暖農曆年 (Chinese Only)

保良局家舍「家煮食」計劃提供機會讓家舍兒童親自入廚,藉此訓練他們溝通技巧及自理能力,並從入廚中明白食物製作並不容易,學會珍惜。適逢農曆新年,一群家舍兒童親自煮出一頓色香味俱全的團年飯,與家舍家長慶賀新春。     親力親為 選購食材 一清早,5位家舍兒童便與家舍家長葉姑娘在銅鑼灣街市採購食材。有些兒童負責挑選材料,有些則負責付款結帳;而葉姑娘一邊拿著購物清單點算食材,一邊從旁指導。葉姑娘指,為了讓家舍兒童學習生活技能和與人溝通的技巧,她會讓他們商討菜單,買菜時亦會讓他們負責。   自學成「大廚」  事實上,他們並非首次入廚,今年就讀中五的黃惠霖指,自小看到別人入廚,便感到十分有趣,於是慢慢開始接觸烹飪,不時在家舍烹調不同菜式。   她現在已成為姑娘口中的「大廚」,間中更會設計菜式,而最擅長的菜式有西蘭花炒雞柳、檸檬雞翼等。她指,平日家舍家長會教他們如何分辨及挑選食材,例如辨別生菜和椰菜,亦會指導下廚,令她廚藝不斷提升。   分工炮製新春茶式 為節日倍添氣氛 為了迎接農曆新年,除了有炒年糕外,更準備了罐頭鮑魚、時菜炒臘味和素翅,更有蘿蔔糕和馬蹄糕等應節食品。由於團年飯菜式較多,家舍兒童分工合作,家舍家長從旁協助。較年長、下廚經驗較豐富的負責炒菜、煎糕,年紀較小的則負責洗菜、切芥蘭等工序。     從入廚學習獨立與珍惜 從買菜到所有菜式上桌,一群家舍兒童只花了兩個小時,便煮出五餸一湯的家常小菜。兒童組主任梁潔儀指,「家煮食」活動已持續超過二十多年,主要是想讓家舍兒童變得獨立,透過親身到街市選購食材,與檔主溝通,能訓練他們的溝通技巧及膽量,同時親自入廚能讓他們明白食物得來不易,要珍惜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