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保良故事集

我要捐款!

生命分享愛

專業、關愛 超越工作間

專業、關愛 超越工作間

作為父母,孩子不一定需要飛黃騰達、名成利就,其實子女只要能夠平安健康長大,就是父母最大的安慰。黃太非常幸運,第一胎懷了雙胞胎,夫婦二人滿心期待迎接兩個女兒。可是,黃太在懷孕31周時,血液指標異常,須立即剖腹生產。就這樣,黃太在毫無心理準備下提早迎接兩個新生命,打亂原定計劃。   雙胞胎雖順利出生,但身體還未完全發展,須住進保溫箱,細小的身驅插著喉管依賴呼吸機協助呼吸,而妹妹芊熙出生時只有1.4kg,醫生指體重過輕患上發展遲緩的風險較高,「當時心情複雜,非常擔心兩個女兒的健康,亦擔心他們不能像正常小孩般成長⋯⋯幸而,在同一病房有一位待產媽媽一直為我打氣,明明她自己身體不適,但她見我的情況不太樂觀,還不忘安慰我、鼓勵我,又教我怎樣照顧早產女兒、如何申請到兒童發展中心跟進女兒發展進度,多得她,徬徨無助的心都定下來,惜未有留下聯絡方式便道別了出院回家。」   黃太的丈夫需不時到外地工作,故她產後成為全職媽媽,承擔著照顧兩名早產嬰兒的巨大壓力,「一般初生嬰兒大概在數月大時已可逐漸抬頭、翻身、坐起來,但芊熙卻遲遲不懂,對什麼都沒有大反應,發展似乎落後於人,而且較少發聲,又擔心她以後不會說話或智力不足。」   慶幸芊熙10個月大時,經社會福利署轉介,便開始到保良局慧妍雅集兒童發展中心接受言語治療師及特殊幼兒工作員的訓練。沒料到,黃太竟然重遇同房的待產媽媽,原來她就是中心的高級特殊幼兒工作員–凌姑娘。「雖然凌姑娘並非專屬負責芊熙的個案,但她與中心團隊都很關心我們,每當我遇到育兒或照顧上的問題,他們都樂意詳細解答,又常常鼓勵我不要著急,安定我不安的心情。」   談到緣份早在醫院開始,凌姑娘笑說︰「我當初只是透過自己的專業知識鼓勵身邊的媽媽,沒想到會在中心裡重遇黃太呢!」不少家長都擔心子女的成長,尤其是早產兒父母特別緊張,擔心會落後同齡孩子許多。任職13年特殊幼兒工作員的凌姑娘表示,其實每個小朋友都是獨特的,發展程度都有快有慢,或許今天做不到,總有一天會學懂,故毋須與他人比較。作為特殊幼兒工作員就是要發掘小朋友的特質,而非放大其缺點。同樣作為母親的她,不時提醒家長首先了解子女的成長步伐,不要局限小朋友的可能性。如期望與實際情況相差太大而強加壓力於孩子身上,長遠只會影響親子關係。   「除了每星期在中心接受訓練外,亦會按姑娘和治療師的建議,跟芊熙在家玩遊戲訓練,逐步見證女兒的進步。」芊熙早期的發展的確比同齡孩子稍為落後,經過持續2年多的訓練後,現時其發展已與同齡足月出生的小朋友相若。黃太笑謂,「能夠看見女兒健康成長已很滿足,當然最感激是凌姑娘和中心團隊一直以來的陪伴。在我最迷茫時,他們的鼓勵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芊熙從抬頭轉身、學爬學坐,甚至開口叫「媽媽」或許比別人慢了點,但黃太一直努力照顧,陪伴女兒一起上課訓練,見證著芊熙每個細微進步。每一件別人眼中的平常事,對於黃太來說,都得來不易。「只要兩個女兒能夠平安健康長大,我就已經心滿意足。」    
為自己而跑

為自己而跑

保良局馬錦明中學自2017-2018 年度開始推行Poma Run 計劃,鼓勵師生每週四放學後一起街跑,藉運動推廣「正向教育」。學生莊騏駿(阿駿)自小性格文靜,一直對運動缺乏興趣,升中後參加了Poma Run 計劃,才讓他真正「動」起來:「當時全級同學及相識的朋友都參加,所以就跟大家一起玩。」就這樣踏出第一步。   為挑戰而跑 「街跑」聽起來輕鬆,其實要求不低:路程從學校籃球場跑出大街,最少要完成一至兩公里,對沒有運動習慣的阿駿來說,實在有點吃力:「記得有一次太陽很曬,那時步速還未穩定,又熱又累,眼見其他同學已經跑遠,當時有點絕望,幾乎要放棄了。」幸好他做了另一個決定,「但我仍然渴望下次可以跑得更遠,所以必須完成這一次鍛鍊,最後我沒放棄,一直跑到終點。」那一次堅持,成為了阿駿成長的起點。   在教練的指導和老師的鼓勵下,加上恆常的鍛鍊,阿駿從只能跑完一圈,到現在已可完成全程三圈,即大約三公里。一年後,他更獲得全年個人參與獎第二名,「以前我對做運動沒信心,自從取得銀牌後,我認為我可以做到!」真正收穫的,遠遠超過一面獎牌—— 如今阿駿更加入了柔力球表演隊,連帶讀書的心態也更積極,難怪他不忘初衷,「之後我會繼續參加 PomaRun,想獲得更多獎牌和增強運動能力。」那就繼續跑下去吧!
非常時期的成長小奇跡 點點信心

非常時期的成長小奇跡 點點信心

一年以來悅悅長高不少,踏起單車也駕輕就熟,近來更與家人一同踏車出遊。今日看來,未必想像到她第一次成功踩著單車前行時,家人的驚訝,中心同事何其驚喜。 6歲小朋友學懂踩單車,聽來平平無奇,但對患有發展遲緩、自閉症、大肌肉發展、力度、平衡都比同齡小朋友弱的悅悅而言,卻是不折不扣的小奇跡;而教導悅悅踏單車的過程中要與她建立關係和溝通,也需要份外努力細心。尤其在她畢業在即,回歸主流教育前夕,訓練就來得特別寶貴重要。 恰巧疫情爆發,悅悅就讀的曹金霖幼兒學習中心進入「新常態」:視像上課、教材功課送遞、治療器材出借、每日實時視像跟進學習進度並即時指導⋯⋯這段期間,曹金霖幼兒學習中心服務團隊為學生及家人提供無縫支援,中心經理盧頴(Carrie)回想當時兵來將擋的隨機應變,有賴各同事齊心:「不能親身接觸,但要維持小朋友的訓練,令他們有所進步,我們成功做到『不可能的任務』」。   要成功做到「Mission Impossible」,職業治療師周芷明(Fion)指第一要務是讓小朋友建立自信,給予他們溫暖、力量和信心:「我們會一起視像訓練,讓悅悅體會到自己有能力做到。」Carrie亦與Fion一起構思,如何在悅悅家中添置與中心設計相近的鞦韆,本身這正是悅悅最喜愛的訓練環節。Fion透過視像指導悅悅參與往常最令她笑逐顏開、得心應手的訓練項目,由熟悉的人與物開始,持續給予鼓勵,就在大家屏幕相隔的日子裡,悅悅從中就獲得一點一滴的溫暖鼓勵,逐漸形成推動她每日進步的點點動力。   由中心課堂,到在家隔空訓練,訓練成果漸見進步;繼而成功踏上單車,從走廊的短短路途,到騎車出行感受迎面而來的清風–環境愈困難,反而愈見證到悅悅的進步,Fion用心為她種下的「自信心」,也能成為她往後在主流幼稚園,迎接新挑戰時的寶貴能力。   任何大小奇跡,在發生之前也是「不可能任務」;奇跡的發生,總也源於信心。「在悅悅的生命裡,我們見到努力、堅持及希望。」Carrie與Fion希望,她能繼續懷著這份信心,勇往直前,創造無數「新可能」。
愛意親情 跨越阻隔

愛意親情 跨越阻隔

閒時與三五知己、摯愛親朋相聚閒談,共晉晚餐,看似輕鬆平凡,但自去年初疫情爆發,社交距離一再收緊,大家又有多久沒有與親友相聚?而為保障身體較弱的長者,安老院舍在疫情嚴重時更謝絕家屬探訪,與摯愛家人見面,從此不再是一件平凡事。   「我記得佢呀,呢幾個都係我湊大架!」93歲的陳七婆婆去年3月起入住保良局黃竹坑護理安老中心,疫情反覆,中心不時需要實施隔離措施,無奈暫停家屬進入院舍探訪長者的安排。其實,中心職員十分了解長者與家人的掛念之情,除了日常協助安排更多長者與家人視像通話,在剛過去的聖誕節前夕,更安排四代同堂的陳七婆婆一家,分時段到院舍門外探訪婆婆,與婆婆相隔玻璃門一見。   原本認知能力較弱的婆婆看到曾孫們,馬上精神百倍,準確說出每位曾孫的名字,更是感動落淚,「見到你哋真係好開心呀」,又立即戴起兒孫們送來的冷帽,婆婆則將親手編織的冷頸巾送予兒孫們。陳七婆婆的孫女李小姐表示,今年是第一次節日時不能一家人與婆婆一起過節,感謝院舍職員在日常繁重工作以外,也體貼長者及家人需要,安排隔門探訪機會,保護院舍內體弱長者的同時,也一解家人和長者的相思之苦。   保良局黃竹坑護理安老中心營運經理梁德業表示,疫情持續多時,對長者及家人造成困擾,家人會擔心長者生活及身體,有長者變得胃口不佳甚至沉默寡言。所以院舍不斷想方設法增加長者在院舍的生活樂趣,例如安排興趣班,亦會以不同方法增加長者與家人的溝通,例如增加視像通話時段、以長者近照或院舍內的活動照製作院舍刊物寄給家人。   保良局各間院舍也會在節日時推出特別活動,例如在院舍門外設置禮物收集箱–鼓勵家人將食物及禮物經院舍交予長者,並親手撰寫聖誕卡送予長者;音樂心意卡–家人把長者最喜歡的歌或是兒孫的說話錄在心意卡內,加上生活近照,再經由院舍送予長者,另外亦製作電子賀咭–院舍職員幫長者拍照,教授及協助長者利用電話應用程式製作電子賀咭或短片再傳送予家人等等。探訪方面亦會在疫情許可下盡量安排,例如早前疫情較緩和時,讓家人在做足防疫措施下於院舍指定區域跟長者見面;如疫情較嚴竣,則會盡量安排家人分批到院舍門外,與長者相隔玻璃門見面及閒聊。   「相擁我所愛又花幾多秒,這幾秒,能夠做到又有多少,未算少,足夠遺憾忘掉」,縱然疫情下大家未能夠與摯愛家人盡情相擁,但只要大家多走一步,愛意永不會被阻隔。    
信上的每一張面孔	是我們成長的推動力

信上的每一張面孔 是我們成長的推動力

自從兩年前搬家到天水圍後,祚榮和妹妹芷瑜已經很少到位於上水的保良局田家炳關愛家庭中心,但這天再次回到中心,祚榮和芷瑜仍準確記得每一位中心職員的名字。   回想起初時來到中心的回憶,祚榮媽媽仍記憶猶新,「我哋以前住上水,2018年工人姐姐辭職,我同老公返工工時好長,照顧唔到祚榮同芷瑜,經社署介紹,帶咗佢哋嚟中心接受『保寶天使』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初時係去保姆姨姨屋企由保姆照顧,但原來佢哋有好大情緒同行為問題,會打姨姨、搗亂、亂掟姨姨屋企嘅嘢。」   兩兄妹其後改為到中心由職員照顧,保良局田家炳關愛家庭中心副主任鍾穎欣姑娘表示,照顧他們極具挑戰,「哥哥好為食,見到其他小朋友有零食會好主動問人或者出手攞,比較衝動唔識同人相處;妹妹就痴人,好小事容易喊,唔識得表達。」   「唔該姑娘!」 眼前的祚榮和芷瑜十分有禮乖巧,完全想像不到他們3年前是媽媽和鍾姑娘口中所說的「熊孩子」。鍾姑娘表示,中心每一位同事按他小朋友的性格特別為他們製定「成長」計劃,「我哋會耐心同祚榮、芷瑜解釋佢嘅行為有咩問題,亦都會為佢哋製定目標,完成咗先會有獎勵。我哋亦都試過連繫祚榮去訪問喺保良局V54大宅駐留嘅法國藝術家,幫佢建立自信,增廣見聞。」   媽媽亦非常感激中心同事的用心和耐性,「佢哋每日會花一個鐘頭解釋兩兄妹今日喺中心表現點,會教我返屋企點樣管教佢哋,又會安排活動畀我哋一家人一齊參與。」   祚榮一家去年搬遷天水圍,臨別的時候,兩兄妹相當不捨。喜歡畫畫的祚榮拿起畫筆,沒有畫他心愛的食物,反而畫上了中心每一位職員的樣子,媽媽看到後也十分感動,也和祚榮一樣畫上了每位職員的樣子,並親筆寫了感謝信。離開中心的那一天,芷瑜擁著鍾姑娘不放,約定搬家後也要再見面。直到現在,他們也在遵守這個約定,空閒時回中心探望各位職員。   保良局田家炳關愛家庭中心 『保寶天使』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 查詢電話︰3563 5161 網址︰http://childrenyouth.poleungkuk.org.hk/tc/page.aspx?pageid=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