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家長園地

我要捐款!

1

《正向管教有辦法 》

1

input caption here

常言道0-6歲為幼兒成長黃金期 — 幼兒會對各種事物充滿好奇心,會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感受世界,這時會有很多「撞板」的情況。當「撞板」的情況屢次出現,可能大家都講過以下的說話:「教你又唔聽!」、「點解講極你都做唔到?」等說話。

原來每次的責備及埋怨,除了令親子關係更嚴峻,更影響幼兒長遠發展。由蒙特婁大學及史丹福大學共同執行的研究指出,長期以嚴苛的教養方式教育孩子,會影響幼兒的大腦結構,使負責調節情緒的「前額葉皮層」和「杏仁核」萎縮,令幼兒容易感到焦慮,從而影響學習發展。

有見及此,我們鼓勵家長裝備正向管教思維 —「成長心態」。其實大腦像肌肉,愈鍛練愈發達,有很多進步和成長的空間,後天努力能夠改善能力和智慧。例如當孩子未能自行進食,若家長認為孩子「學極都唔識」,便會不想花費時間及心機協助孩子改善,這樣孩子便學不會了。

若家長相信孩子是有學習的能力,家長便會主動調節家居環境及管教技巧,給予孩子機會學習自行進食。美國精神科醫師Daniel Siegel表示「每一個小孩犯錯時,都是家長的管教機會」。信念決定取態, 當家長明白「成長心態」的概念,便能在管教上更包容孩子的失敗與錯誤。

接下來,我們鼓勵家長也一同學習欣賞和讚美孩子。孩子愈被肯定,他們便對自己更有信心。家長讚揚孩子是要注意 i) 建基於事實;ii) 強調過程中的付出而不是天賦和能力

 

《孩子不同,需要不同》的作者Charles F Boyd曾提出三步曲的「描寫式讚美」:(一)描寫具體行為。例如:「我見到你每次玩完玩具後自行收拾」

(二)說出對方的感覺。例如:「我覺得這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

(三)總結優點。例如:「欣賞你堅持每次收好玩具,有手尾。」

總而言之,正面管教實為取態決定境界。只要家長願意在孩子犯錯時給予機會及嘗試修正,孩子便可以透過後天努力學習,鍛練成長心態。過程中,家長可透過讚美及鼓勵孩子,建立親子正面關係,協助孩子肯定自我,建立安全感

 

 

自由自主,學會更多

1

input caption here

對家長來說,自由自主似乎不是給幼兒的選擇,因幼兒年紀小,往往不懂選擇,於是許多時候家長肩負了教導及帶領的角色,尤其學習方面,家長較常以主導的角色帶領幼兒。然而,家長可曾想過由幼兒主導學習? 是否由幼兒主導就學得較少或不夠全面?

 

試回想一下,讓你最投入、最深刻的學習內容,是來自學校強制的課程,還是你主動報名的課程?當你對事情有興趣,自然會主動去了解更多,從而學習到更多。自由自主學習,並不意味著完全沒有約束或責任。 相反,在幼兒學習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及支持,讓幼兒知道自己有能力作出自己的選擇。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呢?

首先,建立良好溝通和互動:與孩子建立密切的親子關係是培養自主意識的基礎。 家長可每天抽時間與孩子遊戲及聊天,尊重他們的意見和感受,並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 透過開放式對話有助於孩子發展個人思維能力,理解不同的觀點,並學會表達自己。

 

此外,日常生活家長可中讓孩子做適當的選擇,例如早午晚餐吃什麼、穿什麼衣服、乘搭什麼交通工具、看什麼書等,讓他們參與決策過程。這樣可以培養幼兒的決策能力以及提升自信心,同時亦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選擇會對結果產生什麼影響。

 

家長應鼓勵幼兒學習新事物,嘗試新的事物,學習新的技能和知識。 在能力許可的情況下讓幼兒選取自己喜歡的活動,家長可以加以解釋及形容讓幼兒了解不同活動的內容與特色,讓他們選擇自己能投入的活動,培養興趣。

 

透過培養幼兒學習的自主性,能進一步提升幼兒的解難能力。在孩子面臨問題或困難時,家長可鼓勵幼兒獨立思考並尋找解決方法。家長亦可以透過提問方式引導他們思考,幫助幼兒找到問題的根源,並解決問題的方法,亦讓他們選擇如何解決問題。

 

總括而言,自主學習能培養自主意識和能力。透過建立良好的溝通、提供適當的選擇、培養問題解決能力、鼓勵學習新事物和建立適當的責任感,家長可以為孩子們締造一個自由自主的學習環境,讓幼兒掌握學習方法,慢慢培養出自學的態度並持續地學會學習。

 

 

開啟多感官探索,激發孩子潛能

12

input caption here

多感官探索,即讓孩子透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的刺激和體驗來認識和理解世界,想必各位家長並不陌生。

然而,家長能做什麼來增加孩子多感官體驗呢?現送上三個小錦囊,跟你分享如何在生活中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感官刺激和體驗,從而培養孩子的感官能力、提升認知和語言能力的發展,以及建立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1. 多樣化的食物體驗

食物乃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學習素材,家長可於日常三餐讓孩子參與食物的準備過程,例如洗水果、攪拌食材等,使孩子把握機會觸摸、聞和品嚐食材,促進其觸覺、嗅覺和味覺發展。同時,家長亦可鼓勵孩子品嚐不同的食物來體驗不同的味道和質感,並描述品嚐到的味道和口感,從而促進其語言和感官發展。

 

     多感官的藝術活動

藝術活動,包括視覺藝術、音樂及舞蹈,也是很好的家庭活動。家長只需準備不同材料,如顏料、粘土、紙張等,並與孩子享受自由觸摸、塗抹或揉捏這些材料的時間,期間更可鼓勵孩子觀察顏色、形狀或質地的變化,以刺激其視覺、觸覺和創造力。若孩子較好動,家長亦可選擇在家舉行一場「音樂派對」,播放不同類型的音樂,與孩子一邊聆聽和感受不同的節奏、音調及音量,一邊配合音樂自由舞動或做動作,以激發幼兒的聽覺和運動感知。

 

室外探索

家長不妨帶子女到戶外,讓他們接觸大自然的感官刺激。例如,散步時鼓勵孩子觀察不同的植物和昆蟲的外觀,聆聽鳥鳴的變化,感受土壤的質地等;亦可到公園或海灘一起收集樹葉、石頭或貝殼,討論它們的特點。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既可豐富其感官體驗,也能吸引孩子對大自然的認識和關注。

以上的方式只是開啟孩子多感官探索的媒介,與幼兒進行互動和對話才是培養其多感官探索能力的關鍵。因此,多花一點點時間與子女一起玩遊戲、觀察事物,並互相分享所觀察和感受,提供正面的回饋和鼓勵,才得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的好奇心。

 

 

幼兒的成長與社交發展
456

 

幼兒社交發展里程碑主要涉及社交能力、情感表達、自制能力和溝通技巧。哈佛大學研究指出首五年的幼兒社交和情緒成長發展對其學校和生活的整體幸福感極之重要。 以下是二至六歲幼兒的成長和社交發展的變化。

 

二至三歲

這階段的幼兒言語、大小肌肉、認知等各種能力都正在發展中,幼兒的社交行為較以自我為中心,行為主要都是由自身慾望所驅動的。例如,幼兒經常會為了玩具而爭吵,認為玩具都是自己的,會傾向自己玩或需要與大人一起陪玩。

 

三至四歲

幼兒開始慢慢變得更獨立,能以簡單句子與人溝通、開始學習與別人分享、學習輪候和遵守簡單的遊戲規則。在這階段,幼兒亦開始自發地模仿別人或玩角色扮演遊戲。

 

四歲至五歲

幼兒開始理解更多指令,懂得參與别人的活動,並能發出簡單的指令。幼兒亦會懂得對别人表示關心。在這階段,幼兒亦開始有更高創造力,能創作簡單的遊戲,例如:堆沙遊戲﹔能玩競爭性的遊戲,並分辨輸赢,例如:紅綠燈。

 

五至六歲

幼兒的自我認知日漸成熟,有較多的觀察力,自我控制及獨立處事的能力。他們會開始不自覺地跟朋友或其他成人比較,開始意識到不同性別的差異。同時,他們會傾向投放更多時間與朋友互動,懂得選擇自己的朋友及玩伴,期望與其他幼兒建立友誼關係。在這階段,幼兒能參與集體遊戲,亦開始理解較複雜的遊戲玩法。

 

如何提升幼兒的社交能力?

學前幼兒透過觀察、模仿、遊戲和日常生活中實踐以學習社交技巧。

 

l 提供機會、日常生活中實踐

家長可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兒童練習的機會,例如:親友家、遊樂場、學校活動等,透過與不同的人玩耍,與幼兒一同練習,這樣幼兒就能慢慢地累積不同的社交經驗,把所學的技巧恰當地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

 

l 給予適當的回應及獎勵

當幼兒在與人社交時,能作出適當的互動,例如︰與人打招呼、輪流玩、守規則等,家長應給予即時的口頭或以身體言語讚賞幼兒。當幼兒在與人相處時,出現不當的行為,家長應先冷靜,鼓勵合宜的行為和可示範合宜的互動做法,這樣才能讓幼兒有效學習正確的社交行為。

 

幼兒的社交與情感發展會隨著成長不斷變化而變得複雜,但好消息是,家長在為幼兒建立正面的社交技能方面能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若家長能為幼兒建立良好的環境讓幼兒能表達情感,家長的接

納及回應,將對幼兒的社交發展將有正面而積極的影響。

 

「優質」親子時間

 

為人父母都希望盡力給孩子最好的。

有研究指出「優質」的親子時間會直接影響孩子情緒發展及精神健康。父母愈多情感關愛,孩子應對逆境的能力、自我價值和能力感、以及自我調節能力亦相對性愈高。除此之外,「優質」親子時間能夠有助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加強孩子對家長的信任,更能令管教時事半功倍。

 

孩子在學前階段時常需要家長的關注,但是繁多的工作或家務令我們不能常常陪伴他們,應怎麼辦呢?          asdf

「優質」親子時間三大要訣

第一︰時不時的短暫關注

縱使家長有無數的家務及工作,常分身不暇,但也需要時不時給小孩短暫的關注。例如,家長在客廳做簡單家務時,請孩子在旁邊玩玩具,甚至一同參與家務。過程中,家長可以留意孩子在玩什麼,回應和稱讚他,如︰「我見到你很專心地玩,自己解決問題,欣賞你呀。」

 

第二︰體諒孩子的情感需要

當孩子主動找你時,代表孩子當刻需要被關注或有其他需要。此時家長盡量放下手上的東西,然後回應他。家長可以多以擁抱、拍膊頭等身體接觸去展現關心、以溫柔的聲線回答,如︰「媽媽喺到,有咩需要我幫手呀?」或表達願意聆聽的語句,例如︰「喔,真的嗎?」、「你繼續說……」、家長對孩子有適切回應,留意他們的情緒改變和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能有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第三︰全情投入,找回童真

家長不要介意跟孩子玩一些比較幼稚和重複的遊戲,盡量把自己調至與小孩相同的水平,甚至多讓孩子作主導。孩子都喜歡遊戲,例如︰捉迷藏、尋寶遊戲、搔癢遊戲等,遊戲時的身體接觸和笑聲會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愛,孩子會願意向你走得更近、更親密。

 

除了日常的相處,鼓勵家長在放假時多帶孩子戶外活動,例如︰在遊樂場玩球、到沙灘玩沙、在公園野餐,不需花費太多,卻能夠為彼此留下美好甜蜜的「優質」親子回憶。

 

 

 

兩代育兒與溝通

兩代夾攻好輕鬆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然而在照顧及相處上,不時聽到父母這班「夾心階層」訴說與上一代磨擦,亦聽過家中的「長老」分享與子女在管教上話不投機的無奈。可幸的,是不論箇中的矛盾為何,這班「長老」與「夾心階層」都是愛鍚孩子的人,都是困境中的倚靠,亦是孩子遇到患難時的避風港。送上四個小錦囊,跟你分享如何「兩代夾攻」,輕鬆地執行有效教養。

 

1

 

對應招式:一致管教減衝突

1.     正面態度:

尊重彼此的管教理念,因著彼此無私的支援,時刻抱有信任及感恩的心,為孩子造就最理想的承托環境。

 

2.     良好溝通:

以坦誠的心溝通,易地而處地體諒對方,共識一個最好的教養手法。例如︰「媽,我們明白你很鍚仔仔,想他開心,我們的意思是,飯前吃太多零食,會影響他吃晚飯的胃口的!如果你想獎勵他,可以於下午3時前給他。」

 

3.     一致原則:

一起訂立和執行管教孩子的基本守則,遇到特別情況或困難,再以家庭會議作檢討。例如︰小孩子的作息、父母與祖父母的分工、電腦限時使用、茶點的安排等。偶爾聰明的孩子會「恃寵生驕」,這時,各位成年人︰緊記你們是「同一陣線」,一同以一樣的守則及口徑回應。

 

4.     善用第三方資源:

新手父母、新手祖父母總是在不知不覺中練成獨門教養秘方。不過,深信此等秘方之煉成定花了很大的磨合、溝通、努力、改善。如果在相處上、磨合上、溝通上遇有不能解開的結,不妨尋求外界資源。例如︰幼稚園駐校社工服務、幼兒照顧服務、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等,既能促進彼此關係,又能減輕照顧壓力。

親子關係妙妙法:建立優質親子時間建立一家親氣氛: 多與家中長幼一同拍攝大合照,並裝飾於家中。

 

 

 

規律生活與作息

生活規條有妙法

 

家長不時分享生活上的各種難題。子女不願進食、晚上不肯睡覺、早上不願起床,總令家長非常苦惱。上述的情況,跟子女能否訂立生活規條有關。現送上二個錦囊,與你分享建立孩子生活規條的方法。

對應招式:

矢量儿童作息时间素材免费下载_觅元素

 

1. 訂立固定的作息時間表

與子女共同訂立每天的作息時間表,讓孩子清楚知道每天的行程和作息安排,有助促進子女跟從已協訂的規則,並學習掌握和管理時間。家長更可以配備可愛易明的圖卡,增強趣味性,並讓孩子清晰理解每天流程內容。

 

2. 環境控制

適當時候減少電視、平板電腦、玩具等外界引誘,為孩子安排良好的學習及進食環境,有助孩子專注執行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家長亦盡量以身作則,以「最佳傍樣」姿態與孩子一同專心進食。此外,建議盡可能為子女設定固定的學習位置,保持有關位置整齊,讓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的習慣。

 

作為家長,要為子女建立良好生活規條定會經歷無數拉扯、心理掙扎、嘗試又放棄等階段,最後送上兩個小貼士,在疲憊時為你子孩子打打氣︰

 

貼士1:適時獎賞

當子女行為有所進步、甚至達至目標,適時給予獎賞。如︰一張貼紙、一段獨霸媽媽的遊戲時間、一餐美味的飯口甜品等。此獎賞有助鞏固良好行為,亦有助促進親子關係。

 

貼士2:適當的後果

如果子女未能依隨規條,家長先平靜自己失望的情緒,與照顧者共悉彼此的底線,以堅定的立場不退讓,並給予適當的後果。如︰停止卡通片時間三天、暫定吃最愛的士多啤梨兩天等。

緊記︰上述獎罰在所有照顧者上都需言行一致,多作鼓勵與提醒才能達至果效。

 

親子關係妙妙法

家長和孩子輪流繪畫對方的肖像,增加親密互動的時間。親子互相花數分鐘仔細凝視著清楚對方的五官,甚至觸摸對方的眉毛、鼻子、嘴巴、耳朵等部位,然後繪畫在紙上。家長毋須評論孩子創作的美醜和對錯之分,而是專注在親子的互動過程,享受藝術活動帶來的親密感和滿足感。

 

 

孩子不守承諾的管教分享

賴皮孩子有辦法

 

家長們曾為孩子隨口承諾某件事,但事後卻耍賴的狀況而苦惱嗎?例如與孩子說好到公園玩一會就回家,但最後孩子卻不願離開而導致哭鬧收場?又或是與孩子到玩具店,孩子卻堅持要買玩具才離開而引起親子衝突?這裡將與大家分享一些預防孩子賴皮的應對方法,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衝突!

 

0


對應招式 

  1. 回應感受,清晰界限,具體指示

如遇上孩子賴皮時,家長可先理解孩子的感受,再表達限制及給予指示。例如遇上孩子不願離開公園,家長可以說「我知道你好想玩,但係時間已經夠啦,我地要走啦。」、「我見到你在公園玩得好開心,但天黑了,我們要回家吃晚餐。」家長亦可用親子特別儀式或動作,確認承諾,如”high five”、拉手指尾、按”start”按鈕等等。

 

約法三章,及早預告

當電影看得精彩時被打斷、還想要的東西得不到,是很破壞心情的一件事,對於還在學習控制情緒與適應變化的孩子來說更為困難。家長可在孩子還未賴皮時,便已提前預告,讓孩子及早有心理準備。例如:家長可以在進入公園前提示孩子:「今日你可以係公園玩1小時,之後我地就要返屋企啦。」或「一陣如果計時器發出嘟嘟聲,我地就要離開啦。」。

 

 

具體指示

家長給予孩子指示時,需要仔細地告訴孩子他要做的是甚麼。幼兒對模糊的指示並不能完全理解,故家長的指令可以用詞簡潔、具體和正面。例如:家長可以把「清潔房間」變成「將玩具放回到玩具箱中」,家長亦可給予5-10秒時間讓孩子消化指示。若然家長認為事情是孩子應該要做的事,則避免詢問他「好唔好?」或「得唔得」等問題,避免尊重孩子反而給予他拒絕的理由。

 

給予具體指示時,家長可嘗試下列步驟:

  1. 走近孩子,眼神接觸、叫喚名字。
  2. 指示:我地要離開公園啦 (給予5-10秒,可給予兩次指示)。
  3. 幼兒遵從指示,可即時給予讚賞,例如:「你能夠做到立即離開公園,守諾言,做得好好呀!」幼兒不遵從指示,可給予後果,例如:「因為你不守諾言,今晚既親子閱讀/遊戲時間就取消」(給予5-10秒讓孩子理解)。

親子關係妙妙法

家長平日可每天抽10-15分鐘,與孩子玩一個遊戲,建立優質的親子時間。家長可以利用棉花球與孩子進行親密的互動遊戲。例如家長可先讓孩子睡在床上並閉上眼睛,並輕輕用棉花球在孩子身體部位點一下,然後讓孩子開眼猜剛才哪個位置被點了(如孩子未懂得用言語表達,可讓孩子以手指指出位置)。家長亦可與孩子輪流換轉估及被估的角色。透過玩的過程中,家長可與孩子透過身體接觸建立親密感。

 

 

依賴性強的孩子管教分享

孩子痴纏點算好  安撫智取不煩躁

 

都市人的生活份外勞碌。尤其當父母趕忙完成家務、工作或外出時,孩子的痴纏往往令家長感到不知所措,十分煩惱。送上五個對應招式,與你一同學習安撫孩子情緒,並充實孩子的時間表,令父母平和地處理工作或享受”ME TIME”。

 

1

 

對應招式

 

1.      態度正向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總愛模仿父母的言行。保持心境平靜,說話正面,孩子都會學到冷靜表達。

例如: 外出時孩子一直打電話給你,忙到頭髮也亂了的你可以先深呼吸,溫柔地說:「媽媽都好掛住你,我買埋雪糕就回來了!」      

 

2. 反映感受        

孩子有情緒十常八九,可是,小朋友未必能察覺自己的情緒狀態,表達過度都不自知,家長可運用「魔法讀心術」,協助子女表達︰

例如:「我見到你 咀扁扁(表情/表現),好似有D 唔開心…(感受/情緒)」

 

3. 情緒同步           

孩子總想時刻與父母在一起,尋求與父母的連結。父母可運用言行,讓孩子們感到被明白,此等「同哭同笑」的默契,能夠為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承托,亦能減低他們分離焦慮。

例如:「爸爸知道你 好想同我一齊返工(孩子不開心的原因),爸爸都掛住你,一放工會即刻返黎陪你!」

 

4. 表達限制           

讓孩子明白當前的限制,有助孩子學習面對不如己意的事情。例如:「街市太擠逼了,小朋友去會太危險,媽媽不能帶你去!」

 

5. 充實餘睱     

外出前為子女安排具體安排有趣事,以分散子女的心思,減少痴纏。當子女致電表達思念時,運用上述三項安撫孩子的情緒,再以具體事情來轉移他們的關注。回家切勿忘記欣賞子女能獨自遊樂,強化孩子的好行為。

例子:「你今朝做嘅手工好有創意呀!媽咪欣賞你可以自己玩!仲好用心完成!」

 

親子關係妙妙法

玩手影遊戲︰睡前騰出10分鐘,將燈照在家長的手上投出大影,配以獨白,與孩子一同享受箇中樂趣。

 

 

健康飲食好習慣

不少家長都表示,每天總在餐桌上上演大戰。用心準備豐富的餸菜,孩子碗中的食物卻不動如山。家長失望氣憤之餘,亦擔心孩子營養不夠長不高。希望以下四式,能有助你們減卻因餵食而來的煩憂!

 

1

 

第一式︰訂立進食時間

與孩子訂立目標的用膳時間,中途給予適當提示。例如先與他們嘗試訂下「30分鐘內完成一餐」的合理規矩,然後在用膳餘下的15分鐘起以溫和聲音提醒孩子所餘時間,有需要亦可以時鐘/ 沙漏、計時器等小工具作視覺提示。

 

第二式︰一致又堅定的立場

子女用膳時神遊太虛, 家長必須有一致又堅定的立場應對。例如當孩子吵鬧,希望邊看電視邊用膳,建議家長先共識一致的態度,持續地引導孩子遵從合宜的用膳規則。

「我們必需先用膳,完成後才可開啟電視。如果不趕快吃飯,看電視的時間則減少了。」 

 

第三式︰正面的鼓勵及讚賞

適時具體地讚賞孩子的好行為,有助正面化及維繫,提升進食動機。當孩子開始嘗試進食其抗拒的食物時,家長更可以小禮物如︰小貼紙、印仔作鞏固。例如「爸爸欣賞你願意嘗試。」「媽媽看到你很專心進食,等我蓋一個印仔記住你!」

 

式︰食物多變巧心思

透過鮮色彩的食物與餸菜吸引孩子的眼球,提升孩子的進食的動機。家長亦可以在假日/ 節日/ 有空閒的時候,以食物砌出不同的圖案或卡通與子女慶祝,為孩子帶來驚喜,順道強化孩子的好行為、促進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妙妙法

與子女玩「煮飯仔」、邀請子女為你打隻雞蛋、洗洗米、量量麵粉,增進親子關係。